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坚实物质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透视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遗忘的现状,追根溯源,寻找传统节日文化感知缺失的原因。结合语文课程具备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文性特点和语文教师需担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尝试把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教学,着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策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和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个体的独特体验,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此,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运用“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在工具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在整合中渗透人文精神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材的组合更加趋于科学化。师生可结合实…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明确界定,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刘勇涛 《学周刊C版》2014,(6):125-12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语文教学的规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贯彻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测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如何在命题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包括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1.
语文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方面,在教学中两者同样重要。然而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了语文的实用性,只把它当作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忽略了它的审美性,忽视了语文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渗透。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对语文的人文性加以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成为课文课程的活的灵魂。作为语文工作者,应努力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只字片语,往往能体现作者的态度、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渗透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重,搞好语文教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基因,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更是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因子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演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美育教育渗透在平时的点滴教学中,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净化学生灵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积极渗透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情感和人格,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成蕾 《小学生》2010,(12):50-50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即为求善、求美。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人文课程,其中的内容自然涉及古今中外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有一显著共性,即渗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说,这一内容在今后的各类考试中将会日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试题题型新颖,题材来源多元,充分融合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努力学会用“语文眼”观察生活,了解地方或社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并学会对此进行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