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珍闻     
<正> 电视问世以后,古代劳动人民渴望获得“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现在电视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视机。能同时收看几套节目的电视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电视机,一般都只有一个屏幕,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收看一种节目。目前,世界上有一种“双屏幕电视机”,在收看20英寸彩色电视节目的同时,有一个五寸的屏幕可收看黑白节目,通过微电脑控制定时自动  相似文献   

2.
八、保证卫星转播电视图像和伴音质量的技术措施当电视接收机没有对准电视台的频道时,电视机就收不到电视图像和伴音的信号,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一片黑白点闪烁的图像,喇叭发出“沙……”的噪声。引起屏  相似文献   

3.
如何选购大屏幕彩电大屏幕彩电一般是指25英寸以上屏幕的彩色电视机。目前,在市场上较受消费者欢迎。那么,如何选购大屏幕彩电呢?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荧光屏的尺寸。大屏幕彩电尽管图像质量很高,但屏幕较大,不适宜在近处收看。在选购时要结合自己的居室大小、...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自从电视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以来,人们一直处于被动收看电视节目的尴尬境地,观众经常会为了一部自己心仪的电视连续剧不得不打乱日常的生活规律,球迷们常常会因为错过精彩赛事的电视直播而扼腕叹息。如今,正是由于网络电视的出现,才一举打破了这个令人无奈的电视收看格局,把“你播我看”方式改变成“我选我看”的方式。人们不必再固守在电视机旁苦苦等待自己喜爱的节目,只需拿起电视遥控器进入视频点播菜单,输入自己想看的节目名称就可以立即如愿以偿,哪怕是几天前甚至是数月前电视台播放过的节目。网络电视让人们真正体验成为电视“主人”的全新感觉。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人们在收看时还可以对电视节目进行暂停、倒退、快进、重放等实时功能操作。这样,人们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个自称“无电视”的机构倡导的全国性“不看电视周”活动,于今4月26日到30日举行。这个机构去年第一次开展这一活动时,全美至少有4000多所学校和100多万人整整一星期关上电视机,体验到了纯朴、健康和更放松的生活。其中一万多名活动参加者事后写报告认为,这样做得益多多,包括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以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全美“无电视”机构所以要倡导“不看电视周”活动,是因为他们从收看电视的有关统计中得到了启发: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天收看电视6小时47分钟;美国人每年收看电视总共达2500亿小时,如果以平均每小时5美元计算,工资总…  相似文献   

6.
奇思小发明     
1.如果人们看电视时过于靠近屏幕,智能电视的自控装置会发出警报声。如果看电视者仍不作正确调整,电视就会自动关机。2.限时电视机可以避免青少年整日沉湎于看电视。由家长确定收视时间,输入密码后才能收看到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我用厚纸板做了一个电视机模型,屏幕挖空,布置在教室前面的墙角。“电视机”的高度与幼儿身高差不多,目的是让幼儿上“屏幕”表演。一到课余时间,孩子们便争着到“电视”里去讲故事,朗诵诗词,讲述自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考察船的船舱里,于益教授正坐在电视机前,给从少年宫来的实习海豚饲养员小军讲述海底的秘密。“呜——”突然一声怪叫,电视监测屏幕上出现了一团混蚀的泥浪,像翻滚的乌云,把荧光屏遮得忽明忽暗。于教授从沙发上蹦起来,扑到电视  相似文献   

9.
充气原子弹     
一辛苦一天,帕帕总统坐下来看心爱的动画片。谁知一打开电视,屏幕上却出现多罗总统那张难看的老脸! “坏了!”帕帕总统拍沙发,“今天又被他搅了!”帕帕总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邻国的多罗总统,利用他们先进的科技,掐断正常的电视信号,将他们的信号传送到帕帕总统的电视机里! “光头,你好啊!”多罗总统  相似文献   

10.
“这就是我所发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新式电视机。跟这个比起来,以往的那些电视机全都成了过时的破烂货了。”F博士得意洋洋地向大家介绍着。房间里挤满了参观的人,这当中有各个公司的经理和董事长,还有新闻记者。其中有一个人问道:“这种新式电视机看上去好像和普通的彩色电视机差不多,它究竟有什么优越性呀?”“这种新式电视机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采用了电子技术、生理学、心理学、医学以及药物学等各种学科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当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如果用这种新式电视机收看节目,观众将会对屏幕上出现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每天坐在电视机前消耗着大量时间。这一现象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国外的研究表明,儿童过多看电视有很大危害。“过多”大致有这样二层含义:一是平均每天收着电视时间长达几个小时,二是毫无目的地、习惯性地收看各种电视节目。 专家们指出,电视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电视与脑波 电视是一种强烈变化的光线、音响  相似文献   

12.
徐方忠 《幼儿教育》2001,(12):34-34
编辑同志:这是一个家长的困惑,作为教师的我也无法解答,请你给予帮助。五岁的刚刚是个活泼健康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的妈妈看一部外国电视连续剧,屏幕上时不时有两个穿着都比较性感的男女亲昵镜头。刚刚也在边玩边看,过了一阵,他突然满脸通红地对他妈妈说:“妈妈,把电视机关掉好吗?”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一看这个电视,我的小鸡鸡就胀  相似文献   

13.
11月的北京实在不算冷,夜幕降临后那份路广人稀的感觉真让人不解。可当你穿大街走小巷,听到家家户户传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声时,便会明了——这是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把人们牢牢拴在了电视机前。 《三国》搬上银幕大约早在《红楼梦》播出之后就在酝酿了,但由于经费筹措等原因,这项浩大的工程一直没有开始。1990年中央电视台担起了这个重任——决定将《三国演义》这一历史名著以全本拍摄的方式再现于屏幕。  相似文献   

14.
停电一刻     
在一节很普通的晚修课上,我正在看最有益的小说——历史教科书。突然,眼前一片漆黑,一切光芒浓缩成一小点瞬间消失,同时还伴随着班里只用来收看CCTV新闻的电视机关机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卟”一声——停电了!顷刻间,惊慌中又夹杂着幸灾乐祸的“噢”异口同声地从同学们的口中蹦出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电视片中的特殊摄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远距离空中传送实现的电化教育目前已经相当发达,各种各样的电视教材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给受教育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制片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果不把课堂教学式的电视教材包括在内,就会发现:许多教学电视片的编导忽视了空中传播“一遍过”的收看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和电视     
从小到大,我不是很喜欢看电视,尤其不喜欢开电视机时发出的嘶鸣声。一周里,家中的电视总是被静默地放上好几天,无人问津。但是,每逢周日我会准时地坐到电视机前,收看《可凡倾听》。电视中的《可凡倾听》伴我成长,成为我心灵的慰藉。幼时观看《可凡倾听》,为的是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名人,听听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艺术对理论的呼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电视机已逐渐成为千百万家庭必备的文化用品。在发达国家,电视机已经普及到每家每户,有的家庭甚至不只一部两部.在我国,据说目前每天也有一两亿人口收看电视。可见,电视具有无与伦比的群众性。在电视节目中,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节目之一是电视剧.据八四年的报纸报道,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播映时,日本全国平均有一半以上的人收看这个节目。有的城市,因为绝  相似文献   

18.
1994年的随想     
1、电视机前 电视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一个通道。归根到底,我们是生活在现实里,而不是生活在电视屏幕里。现实世界常常给人以挫折感,电视机前却五彩缤纷光怪陆离,“万宝路”和“力士”广告,商品手段,性感女郎……我想指出的是:电视机掩饰了真实世界,为它贴上了美丽的标签。因此,人们愿意生活在电视机前,构筑关于世界的遐想和关于自己的梦。但是问题有其另外一面,难道不是电视的恣意渲染,才使人们怀着过高的欲求、希望和期待,然后在世界上频频碰壁吗?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编     
让学生享受失败后的顿悟———我的一个教学片段与反思 今天学习电视机课程中“三无”故障的检修。课间,我把一架拆散的电视机放在讲台上,经过调试,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图像。这时,同学们都好奇地围了上来问这问那。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回到了座位上。我说:“同学们还想不想再看一会电视?”“想!”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我去打开电视机开关,咦!电视机没有动静。我再去开关电视,还是无济于事。我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大家说:“谁有勇气上来帮老师的忙,把它修好?”稍停片刻,吴锦宇(很热爱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在班上是出名的)同学举起了手,他自…  相似文献   

20.
嫉妒辩证谈     
一谈到嫉妒,我的眼前便浮现出这样一幅漫图:电视里正播放着《米老鼠和唐老鸭》。米老鼠刚出现在屏幕上,坐在电视机前的三只老鼠个个心怀怨恨,焦躁不安。一只老鼠指着米老鼠,对着它龇牙咧嘴,急红了眼,另一只曲起胳膊,翘起二郎腿,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还有一只呢,竟跳到椅子上,胡子都气歪了,似乎要同米老鼠比高低。这时传来了画外音——“它凭什么上电视?!”瞧,这不是对嫉妒心理的生动描绘吗? 诚然,嫉妒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它对于做正直善良人的情操是格格不入的。”这种世俗、变态的嫉妒心理常常消蚀着人们的灵魂。明代画家唐伯虎说得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