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进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媒体的生存条件也随之改变。虽然目前市场上短视频数量明显增多,但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短视频在内容、制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传播效能。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视域下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及传播效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姝  阳艳娥 《传媒》2021,(10):60-62
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9.6亿。新闻短视频是传播媒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随着媒介的不断升级,新闻传播领域正面临着从文字到视频、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重大变革,短视频正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脚本文案又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脚本文案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目的在于提升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质量,促进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进而推动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短视频的出现更是优化了信息的交互性,在此基础上新闻事业也逐渐朝着新闻短视频化的方向发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短视频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还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但是在新闻短视频发展的过程中,传播内容同质化、价值观导向错误等问题逐渐出现,导致新闻短视频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群体的需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处理。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新闻评论是近年来大众媒体为适应媒介转型发展、受众阅读习惯改变的新要求而制作的新闻产品。但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短视频新闻评论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产品制作缺乏系统性、体系化、深层次,难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产品需求的升级。在融媒体新时代,短视频新闻评论需与新闻消息、深度报道等各种新闻体裁相融,与纸质传播、互联网传播等各种传播形式相融,通过特色内容,以产品矩阵形式在新闻碎片化中黏住读者,应对新闻信息同质化对大众媒体个性化造成的冲击,实现品牌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当下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互联网也被广泛运用,人们逐渐适应了新媒体时代。在媒介互相融合的基础之下,社会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一些App的出现,让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一方面,社会新闻传播的方式不仅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还具备了其他与之相关的多元化以及互动特点;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标题吸引套路、同质化等。因此,本文就以媒介融合下对社会新闻传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出现在社会公众视野之中.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观看短视频.而今,短视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视频中,人们看到了诸多新闻.可以说,短视频属于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短视频,分析了短视频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研究了基于短视频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短视频就是媒介融合的重要产物.短视频能抓住用户想要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让用户更乐于花费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浏览新闻及关注热点信息.因此,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可以将短视频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拉近主流媒体与...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媒体信息发布推送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演变为互动交流、即时更新,受众不仅是新闻短视频的接收者,也是短视频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本文主要从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和发布等角度,分析当前新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已经给新闻媒体带来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纯新闻多、短新闻多、媒体间同质化的新闻多。同时也给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实践活动带来诸多的便利:信息丰富、制作简便、传输快捷。过去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信奉和提倡的三贴近、攒资料、搞调研等采写独家新闻的招数似乎落伍了,也不大灵光了。回顾我新闻从业十几年来的心路历程,特别是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渗透和应用,使得人们接收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信息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其中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虽然媒介创建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本文主要从新闻短视频拍摄前期、中期的构思和拍摄手法以及后期剪辑技巧,使新闻短视频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当中取长补短,推出更多受众喜爱的内容和节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媒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观看较长的视频.所以时下短视频大行其道.本文首先对短视频制作进行了概述,然后从新媒体的角度分析了短新闻视频制作策略,以提高短视频制作能力,更好地推动短视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特别是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即使是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不例外。对此,本文就全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节目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及电视民生新闻的短视频化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探寻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强化互联网意识,发挥短视频制作优势,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博 《新闻传播》2022,(3):117-118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之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短视频已发展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视频编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视频中,其中包括字幕配音、图片视频化以及多语种字幕翻译等编辑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视频制作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人工智能在视频编辑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Vlog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归纳Vlog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即更强调还原真实,更具个性色彩,不拘泥时长更完整,拍摄制作更专业.同时,指出现阶段Vlog新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如形式大于内容,信息量少;同质化严重,内容重复;阶段性策划多,难有黏性等.并提出Vlog新闻短视频发展的突破路径,即加强策划,平衡...  相似文献   

16.
禹亚宁 《青年记者》2022,(23):22-23
在新闻传播领域,短视频已成为主要的传播形态。时政类短视频凭借主流媒体严谨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在当代民众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在互联网传播逻辑下,时政类短视频文案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时政新闻的新特点。创作者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语言方式,改变创作思路,才能取得更好传播效果,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当前,短视频凭借其低门槛、社交强的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最大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多,其在社会发展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鉴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短视频消费成本低的优势,其逐渐成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得以深入发展。本文在对短视频的内涵及发展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短视频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作为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短视频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短视频日益崛起,且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动新闻的短视频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进行新闻短视频化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本文从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寻从受众需求角度来看新闻短视频化带来的巨大效益,解析现阶段新闻传播与新闻短视频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提出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闻短视频化的发展路径,以期探索新闻短视频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新闻短视频的信息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移动短视频主要就是依托手机等载体拍摄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拍摄者可以利用手机软件等编排、剪辑、处理所拍摄的视频,并借助网络或社交媒体等平台传播新闻信息。短视频的传播与移动数据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呈现出了优势,但同时,弊病也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成为媒介文化的新宠。制作准入门槛低、内容题材丰富偏娱乐化、受众年轻化是短视频的特征所在。短视频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过量的短视频会让人们陷入浮躁、浅薄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