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科课程开发是动态的、可持续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由于大学自身的改革、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大学本科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大学本科课程开发的方式与内容都有其相应的阶段性特点和选择。高等教育两种哲学的不同主张和相互作用,给大学本科课程开发带来了不同主体,导致产生了不同的开发类型,即国家主导型、大学主导型与调和型。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人才培养环节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1]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从一流课程建设的政策视角背景出发,以桂林旅游学院“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模式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课程国际化是一重要领域。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在大学课程国际化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提高课程的国际性、促进课程的国际化是许多大学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近年来中国大学的课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外语能力训练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一些非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也走进了大学课堂,如瑜伽就倍受女大学生的青睐。研究高职院校女生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设置合理的瑜伽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瑜伽课程形式,提高了女大学的身心健康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商务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小学、初中、高中、二年制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四年制的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均设有不同的商务课程教育目标和课程。指出了商务教育未来的发展的影响因素:技术革新、国家和州的相关规定与标准、学生群体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等,这直接影响着未来商务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MOOCs的出现是本世纪初的重大教育事件,他在各个方面对现实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网络化的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形成了冲击,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极和后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必将引发一系列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对我国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认识、教育思想及其目的的建构、教育质量在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的确立、学术地位的皈依、课程理念及开发、网络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等都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课程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威 《江苏高教》2003,(3):48-50
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课程质量来保证。本文从我国一些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现状的考察入手 ,以世界现今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加以对照 ,阐释了国内高校本科课程设置必须完善 ,才能对本科教育质量提供保障的理论知识 ,并提出了课程设置与实施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双万计划”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但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怎样坚持分类建设一流专业,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内容。黑龙江工程学院省精品课程“桥梁工程”在长期课程建设基础上进行了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课程建设标准的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多元评价等需求进行整体规划,经过3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61):138-139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我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转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相关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思路以促进应用性本科院校快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大学以四年一贯制的本科课程体系取代了实行多年的二·二分段制的大学课程体系,本科课程管理制度也随之得以改进。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主要环节日益完善,大学学部一级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从革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价学习效果4个方面对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凌云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5):43-45
当前,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施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实施校本课程评价,通过确定全新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确保高职教育的特色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导向,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政策要求。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应该遵循体现新精神新要求、彰显学科核心素养、遵照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反映应用型人才培育特色等原则。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可以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大学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的内涵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随着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对大学数学课程观的影响逐渐凸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对其课程观的改变。主要包括数学课程的价值观、目标观、内容观以及数学课程实施观和评价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周策 《湖南教育》2006,(3):34-3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对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来说,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新纲要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理念变迁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理念变迁的表现主要有:课程价值取向是从学科中心到关注课程的整体功能;课程结构是从专才教育到将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课程开发是从统一到多元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是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与融合;课程实施是从单一传授式到方法多样化;课程管理是从高度集权到走向自主管理。加强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建设,必须要以理念为先导,不断创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高职开展通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企业界与学生们的需要。文章以A大学与B学院为例,发现综合性大学与高职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出发点、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由此,作者提出了高职开展通识教育的策略: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通识课程内容;改革现有通识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方艳 《中学教育》2003,(7):32-34
国家的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政策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影响 ,当务之急是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其中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很多 ,本文仅对那些主要的内、外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因素 所谓内在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存在于校内、学校又能控制的因素 ,主要包括教师与校长。1.教师。任何教育变革如果得不…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水平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相适应。为此,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引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建设应用型特色课程是关键,这既有教育政策精神的指引,又受益于杜威"实用主义"、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有力支撑。同时,还离不开面向行业、企业和实务部门实际需求的应用型特色课程目标定位,构建"平台+模块化"的应用型特色课程体系以及对多元协同开发建设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特色课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