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濂 《新闻世界》2009,(10):169-170
中国画的至高美学要求是“气韵生动”,其核心在于表现内在的生命感,不重形似,而重画面的虚实、动静、俯仰、远近等的协调处理。使凝定的造型显示出运动的节奏。作为中国画的一脉分枝,中国画中的小品画在艺术韵味上强调以小见大,构图精巧,以盈尺之幅尽千里之势,笔墨简练而风神凛凛。  相似文献   

3.
友好曾在我面前对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啧啧称羡,在他看来,梁氏文章真是美奂美仑,叹为观止了!我拜读之后,也很有些“一得之愚”,不妨写出来求诸同好。《雅舍小品》34篇是梁先生1939年至1947年所写杂感的结集,持平而论,文字是没得说的。作者自称:“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看似不经意得来,但毕竟是中西文俱佳的大手笔,驾驶文字的手段着实令人击节,而对于世风人情又独具慧眼,薄薄一本小册子,可圈可点的文字委实不少,难怪友好膺服,要广为揄扬了。诚然,梁实秋写情写景都来得,试摘《雅舍》一  相似文献   

4.
陈毅翔  陈凯升 《大观周刊》2012,(34):40-40,48
时间 现代 地点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一农家 人物 钟阿香(吴树长之妻,40岁)、吴树长(畲族农民,46岁)、男检察官、女检察官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的二版,今年新辟了《农业知识小品》专栏,已登的诸篇,颇引人入胜。文章篇幅不大,千把字,称之小品,真是名符其实。尤其是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炉,扯古道今,谈天说地,举典引诗,将老生常谈的事物,结合节气时令,凭藉时代精神,夹叙夹议,翻出新意。老、中年读者纵然似曾相识,也可温故知新,对年轻读者来说则就耳目一新了。务农者读之,可受启发,获益非浅,且能得经济实效;即使外行并不务农者,也会因其生动的介绍开阔眼界,兴趣甚浓。  相似文献   

6.
7.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还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我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教室以外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接触较多的是王凤珠老师。她有点与众不同,总是日复一日地做卡片,这是她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工作。和王凤珠老师熟悉后,知道学农业出身的她就是周积寅老师的夫人,还知道他们在共同完成一部著录类的大作。后来有幸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生小品》三则商店里的可怕的热睛朋友钱先生原先有事没事总爱进商店逛逛。前几天,他路过四)!!东路一家新装修过的眼装店,刚站到一件砂洗茄克衫前,便觉得被两双猎人般的眼睛盯上了。两位打扮得和模特儿差不多的营业员小姐对他形成了合围之势。面前的小姐取下...  相似文献   

9.
10.
《全国新书目》2013,(10):50-52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是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堪称中华艺术之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绵竹年画是一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精品绵竹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此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记录绵竹年画历史、代表作品、传承人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出版物。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那首《故乡》,是无数离家游子思念的凝结。近乡情更怯,绘画语言与诗歌一样,见诸于笔下的,是难忘的情深意切。三十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在高密农村老家或种地、或进城打工时,对社会懵懂无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这部由陈可辛执导的关于打拐题材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其在画面构图设计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在通过画面构图艺术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阐释刻画这一点上,有很深刻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初稿版的发现为契机,开展其版本之比较研究.该文凡六版,五易其稿.自初稿至终稿,时间上跨越了半个世纪,写作和修订可分三个时期.早期形成的初稿以英文写作,与其他近现代学人一起,开启诗画关系研究新阶段;中期中文版问世,受滕固激发并与其呼应,亦与《谈艺录》相互参见;后期中文版修订与《管锥编》写作并行,二者美学与哲学思想亦互通.自初稿至终稿,打通新旧中西的初衷一以贯之,融汇学科门类的意识递次增进,议论分析愈见注重事物相反相成之关系.版本的递次修改,彰显个人学术之精进,也受时代风气和思想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晶 《大观周刊》2011,(29):101-101,100
本文运用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别使用合作原则当中的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分析了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中的几个笑点,以期进一步了解违背合作原则所达到的言语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5.
媒介女性形象作为媒介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各类媒介中均有不同形式的再现。春晚作为我国主流价值和文化集中展现的重要媒介平台,在春晚中的女性形象再现具有多重意涵。本文以2015年春晚小品《喜乐街》为研究个案,通过台词文本编码的方式,解析以"女汉子"和"女神"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的再现方式及其背后意涵,发现尽管小品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多元且具有一定的抗争意识,但并未能脱离男性话语和刻板话语的掌控,女性有限的抗争受到了来自国家和民间话语等多方力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马路新闻》是原太原有线广播电视台的一个小栏目,是一个凸现电视声画的新闻板块.它犹如晚会上的小品,从1992年7月开播至今已10年,播出2600多期,成为本台具有独特魅力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简介:牛文玉今年50岁,出生于山东文登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1969年牛文玉步入军营,在这所大学校里,他的才智得到了发挥,绘画技艺也大增。他从军15年,先后有百余幅剪纸、撕纸、木刻作品被《解放军报》、《中国民兵》、《前卫报》等报刊刊用。退伍后,他仍乐此不疲。入牛文玉从1975年就开始从事撕纸作品的创作,从1989年起对撕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1993年他的撕纸艺术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独领风骚。1993年1月他在潍坊成功地举办了“牛文玉撕纸艺术作品展”,在美术界引起了震动。著名书画家魏增芳先生给他题写了…  相似文献   

19.
顾凝远《画引》是晚明时期一部经典著作,全书三卷,卷一论画部分涉及前人画理、自然与画、历代名家、鉴赏观、题画诗诸方面,既是顾凝远个人观念的体现,也是晚明文人画家典型思想的浓缩。在前人画论的基础上,顾凝远阐发了一系列艺术见解:提出"传神写照先知雅俗之分",丰富了建立在形态、神态、动态基础上的人物画传神论;关注创作中感兴的作用,提出若干助"兴"之法;对"笔墨"与"生拙""生熟"的关系提出见解;厘清墨之枯润与气韵的关系,指出画面气韵的获得不在于"墨"而在于"境";跳脱出将"取势"视为章法构图的传统观点,认为画家的心胸和眼界是决定画面气势的关键要素;指出"画病"中用笔三病并非限于技法问题,而是直接关系作品生死。顾凝远虽然多围绕前人画理展开阐发,却彰显出其卓尔不群的见解和不俗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20.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两岸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民生百态与繁华胜景,而观众在国家大剧院欣赏到的是舞动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