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流程中的第一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又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6):50-50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而保证采访过程中,采访技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中的提问技能作了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电视新闻采访方法1.做好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到位,势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开始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地点预约;采访内容拟定,问题准备,时间控制,主题把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还要征询采访对象是否允许拍照、录像;第二方案制定,在采访有变动时,及时实施第二方案等。总之,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采访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应注重知识积累,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采访开始前,要对采访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5.
薛利平 《新闻传播》2014,(2):272+274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采访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记者在外出采访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整个采访工作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配合适当的策略以及采访技巧,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做到最高效的新闻采访,实现高质量新闻报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好,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特别是企业报的记者,不仅需要考虑采访效果,还需要考虑企业宣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来设置采访方向。只有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才大,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要想取得新闻采访的成功,在双脚迈进新闻发生的现场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曾这样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访工作的一半。"因为采访前有了准备,不仅在正式投入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问主动,而且还可节省现场采访的时间,减少现场采访不必要提问的几率。如果采访前不做准备,或是准备不充分,有时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可能造成采访的失败。记者在采访前,需要考虑:事先  相似文献   

8.
张健 《新闻窗》2007,(3):57-57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十分必要,而采访中的某些环节同样不可忽视,也是决定新闻成败与否的关键,比如倾听。现今许多缺少经验的年轻记者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在采访中,提问需要动脑筋,记录需要找诀窍,坐而听讲还不简单吗?”实践证明,倾听并不简单,它是新闻采访技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10.
鲁敏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22-122
新闻采访是属于新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新闻采访技巧是在其采访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被采访对象进行有价值的信息检索,其中,可以通过采访周边的人群获得此次新闻采访的目的,最终实现在新闻采访中,采访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李蓓 《新闻知识》2004,(7):55-56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首要环节,采访质量对新闻稿件的价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务界多数记都会有这样的苦恼:采访前做足了功课,研究了大量背景资料,设计了几套采访方案,准备了充足的相关问题,信心满怀地接触到采访对象时才发现这完全是自己“一相情愿”的热忱。采访对象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2.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采访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馆藏建设与服务质量。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按采访工作前、中、后三个环节的顺序,分析了图书采访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论述了如何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馆藏质量及馆藏结构的质量。文章从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质量:充分调研,做好文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拓宽采访渠道,把好质量关;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对文献采访工作进行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4.
高瀛 《声屏世界》2010,(11):27-27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要想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应事先对要采访的人或事做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时思维才会敏锐。如果对采访的人或事一无所知,即使采访的时间再长,也未必能摸到门道。因此,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杨小菊 《新闻窗》2014,(1):36-36
一、准备充分 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需要的用具、采访过程的计划、选择的采访方式等;内在的准备工作,指记者本身的情绪调节、思想调整等。准备充分可以说是一次成功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力量支撑。具体做法为:充分了解要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的场合、明确采访内容、构建采访提问框架、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措施、调整自身情绪和思想。但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采访情况对准备工作做适当地调整,保证准备工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通过对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对新闻素材、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工作的总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作为记者获取信息资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对于记者能否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能否把新闻事件挖掘透彻以及作者是否能够打开所采访对象的心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在提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采访结果带来影响。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被新闻界称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的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曾成功采访过30位政坛风云人物,她在采访前的大量准备和调查工作是她成功采访的神奇钥匙。  相似文献   

18.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深入采访是表现深刻主题的需要明确报道思想,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是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掌握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才能写出有影响的新闻稿件。要做到采访的深入,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选择恰当了,获取自己最需要的材料、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就会容易得多,否则将会做许多无用功。因此要对入选的采访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20.
魏艳 《青年记者》2010,(7):36-36
报道两会,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采访视角和关注重点,如何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准备环节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上会的“新兵”而言,准备工作越详尽,采访就底气更足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