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主要角色引人注目,他们的密切交往成为历史叙事的重头戏.关于李大钊与陈独秀之间的个人情谊,有学者曾根据目前出版的他们的私人信件集,以未发现两人有单独来往通信为理由,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虽然政治上志同道合,但在私人关系上交际不多、关系并不亲密融洽.①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机械和简单化,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不仅是政治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亲密的好伙伴,两人交往颇多,友谊甚笃.  相似文献   

2.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21,(7):34-35
尼克尔斯基之谜终于揭开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然而,多少年来,这位尼克尔斯基一直是个谜.在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5位出席者之中,唯独找不到他的照片,也查不到他的身世,甚至就连他当时是以什么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也众说纷纭.多少年来,这个谜未能揭开.  相似文献   

4.
在50年代,胡适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曾作过16次口述回忆,介绍他的家世、求学、治学和他的思想以及与朋友的关系。当年协助其记录整理的是美籍华人著名作家、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唐又是胡的学生,与胡接触较多,对胡深有了解。 胡在口述自传中,谈到“五四运动”,谈到陈独秀、李大钊。胡称:那项由北京学生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  相似文献   

5.
咸立双 《兰台世界》2015,(1):109-110
李大钊是最早宣传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自己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并没有盲从,而是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四年五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派遣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这一次会议,主要是因在列宁同志逝世之后,为保卫列宁主义遗产,及对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等而斗争。维护列宁的关于苏维埃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路线,肯定苏联共产党实行这条路线,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胜利,这不但是有关苏联人民的福利,而且也是与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一切进步人类的利益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对这一次代表大会,世界各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出席的代表大约共有四五百人。因而中国共产党虽还成立不久,也竞郑重地派遣代表团前去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7.
近日查阅资料中新发现一幅登载于《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的李大钊与顾孟余合影。通过对照片承载的信息和对当时报刊新闻报道的考证、推断,笔者认为,此照片应是1926年3月12日上午9时余李大钊、顾孟余出席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三殿(由天安门起,直至太和殿)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公祭活动时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世界》画报所发《被段祺瑞通缉之五人》使用的李大钊照片,竟是后来《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登载的李大钊、顾孟余合影的一部分,只不过抹掉了照片上的背景以及顾孟余像那部分,仅留李大钊一人的照片,其刮擦制作痕迹明显。《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发表李大钊与顾孟余在太和殿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公祭活动的合影,体现了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遗志,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的时代主题,其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8.
范鸿仙与陈独秀、胡适,都是安徽人。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平民家庭,比范鸿仙年长三岁。两人学识同样渊博,但陈独秀出道比范鸿仙要早,且对范有着深刻的影响,范鸿仙对陈独秀则怀有崇敬之心。范鸿仙比胡适大了整整十岁,对这位后辈欣赏有加,可谓是忘年之交。陈独秀与胡适,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思想界的拓荒者,学术界的祭酒。在清末民初的舞台上,他们与范鸿仙都有过交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痕迹。有评论称:"清朝末年有过一阵‘白话文运动’,时期非常短暂,代表报刊为《国民白话日报》、《安徽白话报》",前者创办不久即改名《安徽白话报》。范鸿仙等安徽人创办的这份白话报,正是受了陈独秀的影响,少年胡适则是撰稿人之一。早年的《安徽白话报》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潜江人李汉俊 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1904年,年仅14岁的湖北潜江人李汉俊随其胞兄李书城东渡日本,1918年获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学士学位.受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影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1919年春回国,主要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与沈玄庐共同主编《星期评论》.1...  相似文献   

10.
丁进 《浙江档案》2015,(3):48-49
陈伟平先生《关于中共一大会议闭幕日期的再论证》(载《浙江档案》2013年第3期,下简称《再论证》),指出7月31日闭幕说最不可能以及8月1日闭幕说存在较多疑点,并认为就目前的各种资料和逻辑论证来看,中共一大在8月2日闭幕基本可以成为定论。笔者同意作者对7月31日和8月1日闭幕说的质疑,但是对中共一大在8月2日闭幕基本可以成为定论的判断不敢苟同。在作者发表《再论证》一文的同一年,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暨红船精神学术研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第一任总书记。1927年之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在上海被捕,判刑13年,随后被监禁在南京老虎桥监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获减刑出狱,于1938年8月来到四川江津鹤山坪定居。  相似文献   

12.
专家点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在中共党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年的每一位参加者都是史家和民众所极为关注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几十年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介绍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14位均有大幅照片,唯独第15人却是无奈的醒目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对于今天的广大国人来说是那样的陌生.他是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虽然就义时只有30岁.但短暂的人生却充满了几分传奇.他先后三次被捕.第三次被捕关押期间.凭机智他组织犯人越狱两次,却因为身患绝症没能逃脱.最后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多个专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在新闻领域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他对西方思想文化的高超传播艺术,也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梳理他的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1899年~1927年)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学识渊博,涉足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为中国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三方面之实质论理学者".他的社会学思想和观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1920年)等文章中.本文旨在对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作一探究,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苏俄在陈独秀的眼中由侵略者,变为进步的象征,再变为一个坏的国家,这里面有苏俄本身客观变化的因素,也与陈独秀自己评价问题的价值框架有关,双方的因缘凑合造成了苏俄形象在陈独秀眼中的变幻。  相似文献   

18.
正九十五年前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改为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可尔斯基莅临指导。陈独秀因故没能出席,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并从此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达到他一生事业的巅峰。其实,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始,至1932年10月被押解南京、最终离开上海止,其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但由于他按照书本理解,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需等待资本主义发达后再来进行,终成革命局外人。他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一个尴尬的地位,这在他死后的墓地问题上也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无论是政治生涯的坎坷曲折,还是情感世界的缠绵裂变,都让人捉摸不透。陈独秀的婚姻历经四个女人,说明他的私生活肯定是不严肃的。但从他与四个女人的悲欢离合中,多少也可窥见其复杂人生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