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至今,女性同男性相比,总是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依附于男性,地位低下;进入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女性要生儿育女、要工作、照顾家庭,既能够将家庭照顾得妥帖又能够事业有成的少之又少。这也成为桎梏女性的一个枷锁。《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推出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电影一经播出,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在同样男权主义比较严重的中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得更多人直面当代女性在生存中所面临的生活以及困境。  相似文献   

2.
何群燕 《大观周刊》2011,(51):35-36
由于女性预期寿命普遍长于男性,致使女性老年人l口数量多于男性。同时,老年女性人口在经济、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应该高度重视老年女性的社会福利问题。主要措施有:改革现有的退休制度,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尽快实现对城乡老年人口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全面推广老年社区照顾服务.努力提高女性老年人口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等,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历历 《视听纵横》2007,(3):119-120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新闻采编人员中,女性采编人员(以下简称女记者)的比例已达到41%,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新闻传播行业中,她们凭借女性的细腻和不亚于男性的能力构成了新闻采访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让"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所谓的名言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女性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女性变革的重要资料,虽冠名"女性"但其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均为男性,这体现了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中男性的主导启蒙地位。而以综合性期刊的定位与服务女性的宗旨,客观上夯实了女性解放的学识基础,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琳 《声屏世界》2021,(2):54-55
"凝视"是携带着权力意志的一种观看方式,且总与性别身份联系在一起.在男权意识下,男性对女性的单向性凝视长期存在,影视文本呈现给消费者的一般是男性的凝视.但女性就性别身份和地位的抗争一直持续不断,消费文化下女性的反凝视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尽管男女两性存在彼此凝视,但女性只是部分实现了对男性的反观,当代影视剧对女性意识的表层...  相似文献   

7.
高扬生命之帆─—新中国的女性图书馆员程亚男(深圳南山图书馆)女性图书馆员是由性别分层而形成的职业群体。女性图书馆员的地位,一方面以男性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为参照系,另一方面以女性群体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地位为基础。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前夕,大会...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1970年之前战地记者只有6%为女性,到了199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并且从事战地报道的人都明显感觉到,近十年以来战地女记者的数量有了更大的增长。现在西方女记者出现在战场上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正如五角大楼的公共事务官员詹姆斯·卡塞拉所说,“妇女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去特别强调这一点了。”总之,在战地报道这个传统上属于男性的领域中,战地女记者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参与程度不断深入、人数规模逐渐壮大、社会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女性在战地报道期间遭遇的种种生存困境也日益凸…  相似文献   

9.
穆宇婷 《东南传播》2022,(6):118-121
影视剧中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一直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流变,这类变化既是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男性和女性相互心理期待的结果,也是影视剧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双重镜像的结果。在数字时代,男女的影视形象与现实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的虚拟的情感互动愈加现实化,这既体现为现实中性别权力关系转变的逻辑,也体现出当前影视剧创作中两性形象关系趋向“逆转”的一般规律,女性自我也因现实和影视的双重镜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杨晓青 《大观周刊》2011,(37):40-40
我们于历史书中很少能看到女性出场。因为在政治、经济及战争领域,女性的参与较少或极少。可是在形形色色的媒介中,女性却频频亮相。女性往往是媒介创作、描绘和表现的主要对象。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媒介领域,由于女性的频频出场,女性就与男性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从古至今,社会总是以某种标尺类型化地规定美女形象,尤其是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媒介。对于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历来媒介对于美女形象建构出的刻板印象,所反映出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词"女神"与"男神"在当今网络、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体的出现频率很高。这两词来源悠久。"女神"一词,中古汉译佛典中已经出现,本义是女性的神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媒体的推动下逐渐演变成"美好、令男性倾慕的女性"之义。"男神"是与"女神"对应的词,最早也见于中古汉译佛经,本义是男性的神明,其新义"帅气、令女性向往的男性"是由"女神"的新义类推而来。"女神"一词的产生、新义的出现和各路"女神"的评选主要是男性话语权的推动、男性视角下的评判,反映的是一直以来男性的主导地位,而"男神"一词的出现则是女性消费力量日涨、女性话语权提高和女性地位改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女性期刊已经成为当今期刊世界中的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但是在过去的长期办刊实践中,由于男权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延续,不少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实际是为取悦男性的,女性期刊中隐蔽着男权的意识形态与畸形的贞操观.女性期刊应该极大地表现对社群生活的参与,培育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风范,并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观念,增加农村女性期刊的出版和发行.  相似文献   

13.
提到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女性。无论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是电视剧中的图书馆,在那里工作的图书馆员多数是女性的身影。当然,也有男性图书馆工作者。本文根据统计数据、研究对象和小说中所描写的图书馆员形象,概观了日本图书馆中男性图书馆员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媒体报道中对女性不公正对待,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媒体对女性的不公正对待,主要指:媒体强化男性主导意识形态,反映男性观点,宣传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媒体中呈现的女性角色,经常被置于男性的依附地位;媒体报道女性公务人员的内容,常常将重点放在富有女性独特经验的个人生活(包括婚姻家庭及生育情况)等与公务无关的内容,而不是女性所承担的公务本身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武晓静 《大观周刊》2011,(36):79-79
说起日本女性,世人常能联想到知书达理、对丈夫言听计从的贤妻良母形象。从日本历史产生以来,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与男性一起,创造了伟大的日本历史。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女性就业率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属于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7.
武河良 《大观周刊》2011,(17):77-78
作为中国四大神话之一的“嫦娥奔月”在中国广为流传,在一代代人的演绎中,月中仙子嫦娥成为了人间女子仰慕尊崇的对象。如果追踪这则神话的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月中仙子嫦娥其实是男权社会中掌握权力的男子操纵话语为女性制造的德育案例。在神话的流传过程中,嫦娥的形象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从奔月的女神到作为人妻,弃夫窃药的妖妇直到保护丈夫财产牺牲自身的贞妇,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女性一步步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和自己的独立人格,而男性在神话的改造中一方面为女性立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收获了男性的自尊。换言之.嫦娥形象的流变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层层压迫。  相似文献   

18.
马基雅维利和卢梭这两位优秀的政治思想家不仅曾经名声显赫,如今仍然炙手可热,解读这两位大师的文献汗牛充栋。但是,所有的研究者不得不承认,这两位充满魅力的思想巨人对女人的态度令人不敢恭维。无论是责难他们歧视女性,还是分析这两人对女性“大不敬”的社会历史原因,两人都见证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政治毕竟还是男性主导的事情,在公民社会中,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可是,无论是马基雅维利还是卢梭,都绕不开一个和女人有关的传说,这个传说中的女性和欧洲共和思想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大多数杂志创刊于改革开放初期,就像各级作协有自己的文学刊物一样,各级妇联也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这就是今天大部分女性刊物的前身。妇联这种特殊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女性的弱势地位,它像三八妇女节一样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提醒,是一个性别意味很强的标志性符号,这种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进了女性刊物的叙事想象。  相似文献   

20.
学历和女人     
在内地很流行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女性学历太高,或者在事业上过于成功的话,很难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在香港对于女性的婚姻状况也有一种说法.不过和学历以及事业没有太过直接的关系,香港人普遍认为,香港女性难嫁出去,那是因为在香港,女性地位太高,以至于“大女人”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