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权(申请权)转移、许可情况现状及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专利权转移、许可较为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创新支撑,但与湾区内高校雄厚的研究实力以及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产出,完善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专利转移、许可环境,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资源,为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杨淇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208-209,207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专利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而专利指标是反映创新过程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贵州省专利数据为例,借用专利密度指数、有效专利、发明专利等具体指标,通过与全国和西部十二省区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贵州省专利分类的不同情况、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分别研究分析了贵州省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小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探索提前失效专利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对推进我国专利质量工程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前失效专利是指在专利有效保护期限内,应该有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提前终止效力的专利。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平台检索的、2002—2018年间中国全部发明授权专利数据3066400个检索结果,借助该平台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价值度计算的应用模块,从四种主要专利申请人类型——产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个人视角,分析了各类型申请人全部专利、有效专利、提前失效专利价值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提前失效专利价值远远低于有效专利价值;失效率越高,价值度就越低;大学专利失效率最高等。下一步拟进一步探索专利提前失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全面提高专利价值和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专利量化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科技创新情况和专利保护意识情况,对这12个地区的专利产出情况进行研究,对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发明专利合作情况、专利密度、专利强度、专利效率等几个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毛昊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69-1176
立足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实践,本文从专利研发周期与成本、专利实施与运用现状、创新主体专利保护强度诉求、专利诉讼机制运转等方面对我国专利制度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在专利动机改变与制度异化,专利价值多元属性与质量评价,强弱专利诉讼机制等问题中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借助专利调查平台拓展专利研究的思路,阐释了从专利制度、市场规律、政策绩效层面发掘中国专利调查学术价值的方法。本研究的政策指向在于呼吁政府开放基础调查资源,加强问卷设计科学性,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升中国专利调查在学术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谷斌  赵雪琦 《科研管理》2022,43(11):172-181
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对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量化测度,可以更好地对区域创新水平进行评估与定位。文章基于全国各省2008-2018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授权专利数量作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测试指标,分析专利数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了各省技术创新能力变化情况。文章首先对各省专利数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然后分析了GDP与R&D投入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水平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但单位数据无法评估具体发展情况。因此,文章假设授权专利数量规模符合Zipf定律,利用全国34个省近十年来授权专利数量的统计数据,通过求取Zipf定律的参数值k并划分不同标度区,分析整体创新集中度趋势以及规模——位序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授权专利数量规模具有分段特征,大体可以划分2个标度区,以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为第一标度区,以广西、云南、山西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为第二标度区,并分析了标度区范围、分段特征和各标度区分布变化规律,从而衡量全国各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文章基于授权专利数量,分析各个区域创新集聚程度,为更好地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丁堃  曲昭  张春博 《科研管理》2014,35(9):138-146
在金融数字化和技术化时代,银行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金融技术产品间的竞争,尤其是专利壁垒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障碍。在初步探讨我国银行专利保护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德温特数据库中的银行专利数据,从年度走势、外部合作率、地域分布、学科类别的视角对8家著名中、美资银行专利进行了统计比较。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德温特分类代码共现网络,从频数和中介中心度角度量化了中美银行各自专利的侧重点。最后,针对中资银行专利现状,提出了国内银行业完善专利保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量子科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中国量子科技产业专利创新集聚情况,有助于支撑中国量子科技创新态势监测,为中国政企做好专利战略布局提供依据。本文引入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专利创新集聚指数模型,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与测量为领域分类,分别进行技术子领域、中国省市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科技专利创新集聚测算分析,借助基尼系数进一步对专利分布均衡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创新处于迅猛发展态势,创新主体百家争鸣,各子领域专利创新分散竞争趋势明显,但各子领域区域创新集聚程度明显不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科技专利结构分类呈多样性,在大多产业中的创新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为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后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过程]分析了我国行业/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现况、数据库内容和功能,以及我国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资金来源和建设方式,提出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结果/结论]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专利专题数据库平台;以管理机构、用户及信息服务机构三方协作形成更优化的建设管理体系;强化专利信息深加工提升数据库建设质量,是促进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