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代城市家具设计领域中,构成艺术仍施有感性与理性的魔力,诠释着现代城市家具新的视觉区域。构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设计主体自发的心理造型意识支配内心的美的"装置"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集体主义的思想体系,对当代城市家具的形态结构、形式美的认识、组织以及设计思维的创造表现产生深厚影响。当代城市家具建构中形式与内涵的提升需要对构成艺术再审视。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成为人们奋进追求的目标。围绕美好生活建构问题,从多个层面展开逻辑探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人的内在超越本性出发,探寻其理论逻辑;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出发,探寻其历史逻辑;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出发,探寻其现实逻辑;从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与激发个人意志相结合的矢志奋斗出发,探寻其实践逻辑。这样,就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与后备力量,当代青年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强化实力,才能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该群体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还应帮助其提升对生活的正确认知,感受美好生活的力量,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国家。因此,需要从生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开展美好生活教育,并将其贯穿在每一位当代青年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使之能够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当下,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必须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理论建构与现实生长对接、继承传统与批判创新统一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和谐精神生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安心从教、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是我们社会舆论宣传的理想的教师形象,反映出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在社会功用上.就教师而言,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关注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为自己规划美好的职业生活蓝图,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教师如何构建自我,本文就此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美好生活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领导力量。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初心未改,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前提,以人民至上标示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夯筑创造美好生活的稳固基石,以公平正义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带领中国人民汇聚起磅礴力量,团结奋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此宏大壮丽的过程中,党不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好生活观,而且向世界贡献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体现出胸怀天下的大党风范与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7.
列宁新闻出版思想是列宁的重要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深入探究列宁新闻出版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使之真正发挥对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以美好生活目标追求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五”~“十四五”规划中有关“美好生活”理念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伴随着“五年规划”的不断发展,美好生活目标追求具有相应的演进特点:追求目标日趋远大、实践途径逐渐完善、制度优势愈发彰显。在十四个“五年规划”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实现过程中,也形成了三方面的当代启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奋力谱写发展新奇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总结发展经验,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好地实现美好生活目标提供了理论启示与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可以从以下路径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追求:提高人民政治角色与地位,增加群众参政渠道;明确文化需要的核心地位,构建多元文化体系;重视民生问题解决,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儿童心理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不少以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及结论过时,不适合于指导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应有新的研究和认识,即必须认识当代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的基本变化;必须特别关注当代儿童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重大变化;对当代儿童个性心理特征要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传媒文化深刻改变着当代青年的审美理想、文艺观念和文艺消费方式。这种影响是多极化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传媒的文化建设作用,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生活形态的重构势在必行。在选择性认同广大农村现有文化生活形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话语建构,引导和重构适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形态,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和农业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网络对青年学生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养成产生深远影响,网络育人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媒介环境质量欠佳、内容生产针对性不强、平台开发力度不足的现实困境,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引领示范的新媒体环境、专业创新的新媒体内容以及互动实践的新媒体平台,为有效开展网络育人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变化。分析了新变化的表现、新变化的原因 ,阐述了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合规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在探讨了合法性和合法性危机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政治的三次合法性危机,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把握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首先应该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紧张关系中把握公民教育的基本价值趋向,其次要把握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新动向及其对公民教育的影响,最后要透过民主主义中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的论争来把握公民教育理念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8.
自“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运动、经济运行、收入分配和阶级结构筑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尽管如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理论也并未被否定,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依然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品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又确保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因此,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品质的关键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子系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为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