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相似文献   

2.
文晓村是当代著名的台湾诗人,他植根民族文化,针对台湾诗坛晦涩难懂的恶性西化诗潮,提出“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并从诗论与创作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积极探索,其主张已对台湾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李金发是大陆20年代早期象征主义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作在上世纪50年代传入台湾,一方面以颓废晦涩的诗风在台湾现代派诗人中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台湾社会各界以其诗歌为中心,爆发了一场关于现代派诗歌合理性的论争,可见其对台湾现代诗的冲击与影响。二者在诗歌情绪的表达上有所共鸣,但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呈现分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诗坛相对"萧条"的前"五四"时期,鲁迅从理论的高度、胡适从实践层面分别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诗学观的、具有现代实质内容、艺术特质与审美品格的诗歌理论,奠定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中国现代派诗,包括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象征派诗、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现代诗、40年代后期的九叶派诗、50年代至6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朦胧诗,共同经历了选择改造过程:从盲目模仿、全盘移植到中国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与西方现代派诗艺的融合。值得我们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处理文学表现自我与反映现实人生的关系、怎样掌握文学表现的隐蔽度与大众接受能力的分寸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 60年代崛起的台湾现代诗人,为了在诗坛上立定脚跟,总在右手写诗之际,腾出左手写诗论。30年过去了,台湾的现代诗已构成中国当代诗史中灿烂的一章,台湾的现代诗论,也将成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中可贵的财富,再出发的基石.近年来,余光中、叶维廉、洛夫、杨牧的诗论,已引起大陆文坛的关注,即是明证。罗门也是如此,他的“评龄”与“诗龄”等长。从60年代到80年代,他一直葆有一份探索诗艺理论的浓烈兴味,先后出版了五本诗论集——《现代人的悲剧精神与现代诗人》(1964)、《心灵访问记》(1969)、《长期受着审判的人》(1974)、《时空的回声》(1982)、《诗眼看世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溯了20世纪下半叶以艾略特为主导的现代主义诗学传统对中国当代诗学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派和大陆七八十年代朦胧派和90年代新生代诗歌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方式和内在根源。以此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现代化走过的曲折历程,为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9.
《葡萄园》是台湾重要的诗刊,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后,《葡萄园》是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葡萄园》提出的"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不仅对于台湾诗坛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自觉融入中国现代诗潮,从民间歌谣的搜集和整理开始现代新诗试验,多维度地探索诗歌创作,为其文学创作走向成熟奠定基础。沈从文与新月派诗人交往甚密,理论与创作上受新月派诗学影响颇深,沈从文的新诗创作具有较为明显的新月派风格。20世纪30—40年代,沈从文诗歌创作艺术的积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诗学观的成型,以及所处现实境遇的变化等,其诗风从具象抒情转向抽象哲思;最终因沈从文对诗歌、小说的不同功能定位,及个人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现代诗创作渐趋沉寂。尽管沈从文的现代诗歌的数量不及小说和散文,但其诗歌的独特审美及其现实价值仍具有较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旭辉是台湾诗坛评论学者之一,其著作《台湾现代诗中的老庄身影与道家美学实践》,以台湾现代诗对老子、庄子的接受与转化情形和道家美学实践为中心,进行了充分阐述,有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洛夫,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诗作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表现手法繁复多变,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登峨嵋寻李白不遇>是他备受人们推崇的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对中国现代诗学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西方诗歌理论几乎是和诗歌创作同步发展的,而中国现代诗学对当下诗歌创作处于不及物状态,更谈不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了:当下诗坛出现的“下半身”和“口水诗”现象,是对现代诗歌观念较极端的实验,具有一定的观念开拓性,但由于采用了过激的方法而且当下诗歌理论也没有能力对这些现象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5.
九叶派诗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有益成分,吸收了现实主义诗学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学观念--艺术本位、内在现实主义、智性化和戏剧化.它修正了新诗发展中的种种偏颇,对中国新诗诗学作了一次全面的综合与创新,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今诗坛有个重要动向:乡土诗人正在集结队伍,其宗旨无疑在于与现代诗为主流的新诗潮抗衡。这将是一场新诗艺术的较量。无论怎样,互相交融会是不可避免的结局。现代诗将从乡土诗受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消弭与读者严重阻隔的启发;乡土诗也将会以开放态度吸纳现代诗艺术上的成功经验。“现代乡土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透过对战后台湾诗坛之语境的概述,并选取以抒情风格著称的两位诗人郑愁予和叶珊的诗歌《错误》和《屏风》进行文本细读,来阐释台湾现代诗中抒情性和现代性的相互表述。在现代主义启发下发展出来的现代诗强调情感微妙的象征。间接的暗示,它反对抒情主义——即贸贸然的满纸热情,但并非反抒情。现代诗吸取了中国古典诗传统的养分,却是绝对的现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1928年——)福建永春人,是当代台湾诗坛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他既是现代诗的创作者和维护者,又是现代诗的批评者和叛逆者。他几乎参与了台湾现代诗运动中所有的重要论争,并以自己的创作和诗论,促进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与分化,也完成了自己现代诗观的转变。余光中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论战文章收入于他的文集《掌上雨》中。文章虽在当时皆因时因事而发,但在偏见之雾散开,时尚之尘落定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诗论文章依然具有生命力。本文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致力于新诗艺术创作的诗人,冯至对新诗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日渐成熟的诗学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诗人思维认识的不断提高,其诗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即从20年代的抒发真情实感的单纯传统的诗学观到40年代追求实存的现代主义诗学观,又从50年代受“左倾”诗潮影响的诗学观再到新时期以后日臻成熟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