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影片《三峡好人》作为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开篇之作,通过有意遮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三峡"而捕捉了民间,通过遮蔽英雄诗化的民间而获取了具有真实感的现实,致力于表达民间"人"的存在和尊严。贾樟柯"后青春"影像民间立场的建构,牵涉到视觉焦点和影像内容的转向,以及文化精神和价值立场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是最近几年备受注目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是能够从中国处处阴暗的角落散落着的垃圾般的人物中读取生灵的天才,他的电影是富有灵感的诗人的写实纪录.他观注农民,使"民工"浮出水面.论文就贾樟柯的艺术成就和人文追求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时刻在关注变革中的中国,其镜头多聚焦底层小人物的生存际遇。影片《天注定》是贾樟柯对中国诸多突发暴力事件思考后的艺术表达,影片采用类似于古代"四联图"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姜武、王宝强、赵涛、罗兰山为代表的底层边缘人物身边的暴力事件,揭示出暴力的身边性、普遍性和古今"以暴制暴"事件的相似性等特点,展现了底层人群中的边缘人如何由受暴者演变为施暴者,让观影者了解暴力的发生过程,从而直面暴力,反思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4.
碟影     
《八小时以外》2011,(5):112-113
《观音山》雨妖:如今的华语电影圈,即便如贾樟柯、张元、王小帅之流,也在尽力撇清自己与"文艺"的关系。似乎"文艺"了,就会曲高和寡就失去了观众。包括此次拍摄《观音山》的李玉。"商业"只不  相似文献   

5.
贾樟柯电影中的音乐符号、背景符号和语言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前期的几部电影运用独有的符号构建了一个特有的艺术世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符号恰恰为贾樟柯电影走入世界视野提供了很有力的保证。将音乐作为界定那个时代的特有元素,背景符号和语言符号为那个时代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因而贾樟柯电影的意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
在那天之前我采访过很多明星,包括著名的导演贾樟柯。我不能说在等待采访赵涛(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时非常紧张,但很显然,我非常的兴奋。毕竟,她参演了贾樟柯导演的多部佳作,但那份略显神秘的对贾樟柯导演的坚定不移的执着更让我好奇。从很多方面来看,采访她比采访贾樟柯导演更具意义。好吧,我承认,我的确有那么一点儿紧张。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本文结合贾樟柯的影片,分析总结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情节淡化与诗意美学、微观叙事与真实美学、边缘叙事与人文关怀,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影片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的电影在纪录片的外衣下隐构潜行着鲜为人知的侠义情怀,本文尝试着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观点,从贾樟柯个人的独特成长经历切入,尝试探寻贾樟柯电影中侠义情怀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出生于山西汾阳农村,父亲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这位乡村教师以深厚的父爱和理性引导让儿子自己选择人生,直到贾樟柯成为知名新锐导演。贾樟柯记忆最深的是父亲为他的成长流过两次泪……  相似文献   

10.
流行歌曲是贾樟柯电影展示底层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流行文化的象征符号。贾樟柯电影通过运用流行歌曲实现影片换面的转换,展现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也促使文本获得诗意的传达。流行歌曲成为贾樟柯电影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均属于小城电影的范畴,他们把电影共同的叙事背景放在了小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电影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选取中国内陆小城作为叙事背景,达到了用电影记忆历史、关注个体生命的目的。顾长卫则是由"中国第一摄影师"而转型为导演的,他以一颗悲悯之心把七八十年代的小城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抗争或屈服呈现给观众。他们的电影在镜头的调度上很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必要,两位导演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使影片的表达效果更为真实,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通过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反映发展中的社会,一直以独特的纪实风格记录变迁的中国,对底层人民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他的创作理念。本文在第六代导演突破第五代重重包围的基础上研究贾樟柯故事结构和声音处理方式,进一步研究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  相似文献   

14.
后悲剧感和小人物的命运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代价问题的一个视角.当代中国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阐释了后悲剧性与小人物命运的关联性,这一关联性具体解析为"故乡的瓦解"和"存在的碎片".  相似文献   

15.
马迎珺 《文教资料》2010,(11):22-23
本文通过《小武》、《小山回家》、《站台》等几部作品阐释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贾樟柯电影中男女形象的比较;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艾。  相似文献   

16.
引言贾樟柯曾说过:"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里,他特立独行,在商业与创作理想的夹缝之中,凭借着个人生活体验和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描绘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记录下社会底层"草根"们的生活现状,凸显了对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剖析了一代代人的精神生活,并以自己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小武》、《站台》和《任逍遥》三部电影统称为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它们拍摄的地点都是导演自己的家乡山西汾阳和大同,向我们呈现的是90年代的西北小镇上,挣扎在社  相似文献   

17.
明兴华 《班主任》2014,(4):12-14
正前段时间,笔者观看了"杨澜访谈录"推出的大型校园主题对话节目——"正青春"。栏目组请来柳传志、潘石屹、王石、郎朗、俞敏洪、黄西、麦家、贾樟柯、张怡筠、李亚鹏等10位各行各业的名人,就青年人关注的问题与困惑,分享经验与智慧。在此,笔者想就涉及的五个青春话题,谈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一、关于"学业与事业"在回答"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