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们高等教育是"改革、做大",现在,要"改革、做强".只有努力把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强,才能使国家更加强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这是一个长远的建设平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做强高等教育予以强力的保障.高等教育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强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在2个目标,3个"一批";做强高等教育,改革是动力,质量是核心,要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全面奏响。更直接地说,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并决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一年,是中国全面启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年,是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试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实施博士质量调查的一年,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恢复试点的一年,是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一年,是国家规范管理民办高等教育资产的一年,是社会各界联合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步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功能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助力。与会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应深刻认识教育强国核心要义,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理解教育强国时代特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使命方向,助力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1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现在进入了大提高阶段。大提高就是要提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我们要用“强”字凝聚我国高等教育的各方力量,加快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必须重视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质量,把教育科学研究做强。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教育科学研究缺乏土壤。其他学科相比,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重点建设到全面发展的转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重点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高等教育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其规律的考察可以发现,政治意识形态是决定因素;历史传承是路径选择;社会需求是直接诱因;由被动模仿到自觉探求是发展轨迹.正是在一系列高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令世人瞩目.今天,我们提出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创新是重要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从历史中寻求智慧,鉴古以知今,体现高等教育强国理念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小国、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级大国的转变,并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主要由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开放驱动发展、以完善体系支撑发展、以多元投资保障发展、以质量保障促进协调发展五大内涵构成。这是一条探索之路,更是一条自强之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三个面向”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改革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行政体制,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在改革中,师范院校必须为将来向综合性大学转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走的路,过去经历过大改革、大发展,现正在步入大提高的进程。过去我们遵循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质量是中心,思想是先导的原则,今后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做强中国高等教育,要把改革作为强大的动力,坚持质量是核心的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将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高教强国之路始于18世纪初叶彼得一世的改革,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苏争霸。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是在传统的“大国意识”和“强国精神”的背景下展开的,处理本国传统和西方经验一直是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首要问题。俄罗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经验有:实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所有制。调动部门办学积极性;采取超常规措施,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开创专业教育模式,坚持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国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战略决策.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必须加快从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笔者重点探讨了"高教强省"的内涵.提出了从16个方面进行"高教强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美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史是“光荣与梦想”和“危机四伏”并存的景象,然而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特色自主创新始终是美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主线。美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经验有:奉行实用主义高教理念,积极为社会服务;政府积极作为,以立法形式资助高等教育;重视教育质量,狠抓质量工程建设;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贯通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经济增长方式:①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②经济增长方式分为外延增长(即粗放增长)和内涵增长(即集约增长)。(2)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①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缘起。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③外延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性的理论分析。④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严峻现实。a.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拉动。b.消费占GDP比例下降,经济结构更为失衡。c.出口拉动面临挑战。d.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低下,金融、物流、营销等高增值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济增长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没有改变。f.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民生日艰的现象。(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症结何在?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于转变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失衡。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又在哪里?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③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越来越向政府部门倾斜的一系列后果。④为什么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会越来越向政府部分倾斜?⑤关于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低下,金融、物流、营销等高增值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实现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就需要国家、政府及高校三方间配合坚持不懈的努力。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将质量的提高作为了首要的任务来抓,这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今后,高等教育结构会呈现出合理化、鲜明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会有全面的增强,形成一批享有盛名、具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严燕 《江苏高教》1995,(1):21-24
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探讨扬州大学农学院严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教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理解,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异议。有人认为,第一,教育尤如科学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强调教育的本国特色,实际上是强调了教育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