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的争吵     
今天最后一节课,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让我们回家去做:"甲乙两数之和为10,两数之积为24,甲数比乙数大2,问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曹丕诗歌的“士气”体现在多抒发温柔敦厚之情,好采撷美善细微之物,常熔铸悲凄伤感之句,爱选择音轻调弱之韵,善运用委婉含蓄之法。而形成曹丕诗歌有“士气”的原因,乃在于他所具有的久经历练、善于权变,武兼备、以见长,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尊奉儒学、排斥异端等方面的个性气质,以及他对前代诗歌特别是对李陵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受到了建安至黄初这两个时代诗风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先请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图1中有8个圆圈,请你在其中尽可能多的圆圈内各放一枚硬币.方法是:任意从某个圆圈数起(这个圆圈为第一),顺时针数到第四个圆圈时,在第四个圆圈中放  相似文献   

4.
[题目]甲乙足两个不为零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5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26,甲乙两数分别是( )和( ). [分析]由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可知,因为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分别整除甲数和乙数,且所得的商互质,所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一定能整除甲数与乙数的和,且所得的商也就一定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分别除以甲数和乙数所得的两商之和.  相似文献   

5.
严沾华 《中学文科》2007,(11):60-6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已知甲乙两数之差(或和),甲数的一部分等于乙数的某一部分,求乙数是多少?对此类应用题采用“掌握类型特点,抓住解题关键,反复对比训练,找出变化规律,归本还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此类应用题剖析如下:1.甲乙两数之差是5,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求乙数是多少?2.甲乙两箱苹果共重55斤,甲箱卖出它的,乙箱卖出它的后,则两箱苹果剩下的重量相等。求乙箱原有苹果多少斤?此类题的类型特点是:甲、乙两数各自为单位“1”,数量相等的部分对应分率不同。解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及其对应分率。例1: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2007,(9):7-47
1968年4月4日,美国田纳西州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所有关心人权的人们,都为这一事件而悲愤,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望.故遁逃走赵。”称燕惠王为“足下”.这是下称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称任少卿为“足下”.这是朋友相称。现代汉语“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相似文献   

9.
对偶、对仗和对联都是对对子,三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包括相近、相反、相连)的两个分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根据对偶的定义,组成对偶的句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两个分句;②两个分句字数相等;③结构相同;④意义相关。如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相似文献   

10.
用“对应思想”解应用题的教学体会静宁县城关小学任具祥在新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都适当渗透一些用“对应思想”解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对应思想”解题,效果较好。例1.甲乙两数的和是56,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此题...  相似文献   

11.
唐子江 《师道》2005,(6):32-32
今举国汹汹学英语也,亿万学子皓首穷经,韦编三绝以求过英语四、六级;满腹经纶专家学由于英语不过关而不得评职称提工资;街坊大妈亦以会两句洋为荣也。英语之重无复加矣。英语难学哉?不难也!万世师表上大人孔夫子及其门徒早将英语学习心法于《论语》中,国人家藏至宝而不知也!余不才,愿发其中英语学习无上妙法,以解天下英语学习之困也。  相似文献   

12.
题目:甲乙两人共集邮票1360枚,其中甲集邮票枚数的3/4等于乙集邮票枚数的2/3.求甲乙两人各集邮票多少枚?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提喻是英语修辞格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分这两种修辞格通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有时也不是一件易事。本文拟从认知的层面来比较二者,为着二者的区分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内容以“新、活、实”为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适应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有所为一有所不为”思维模式“有所为”,即紧扣新课程内容之“本”来选择授课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所不为”.即舍弃新课程内容之“末”去更新授课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不必照本宣科、局限师生的“随意性”发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长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插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取“读读、做做、说说、写写”的教法,进行综合性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读《长城》,培养搜集信息能力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课堂上,我让学生图文对照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但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学生掌握课本知…  相似文献   

16.
傅炳民 《语文知识》2004,(12):14-15
尽管受到了“伊朗门”事件的困扰,里根于1989年离开白宫时,仍然被美国人民选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之一。(《里根创下美总统史上8个之最》,《武汉晚报》2004年6月7日3版)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7日 晴 一下午都和朋友在一个悠闲雅致的地方喝茶,临晚,我说:“一起吃饭?”她坚决地说:“不!回家,今天是颠峰之战。”看着我狐疑的样子,她先笑:“红楼选秀啊,今天决赛。”继而她又大惊:“你不会告诉我你不看PE?初中毕业的时候留言。同学们都称你‘林妹妹’啊!”我惭愧地点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意识——强烈的希求成功的备考意识。 《孙子兵法》开篇云:“兵,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现时的高考体制下我们是否可以杜撰这样的口号:高考,人生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察也!”一语断尽.不容置疑,因为备考需要这样的气氛与心态。“备战高考!”以战争喻高考可谓颇具中国特色的天才之喻。如果说“战争是血与火的考验”,如果说“狭路相逢勇胜”,那么,高考就是智与勇的较量.需要我们拿出全部的智慧与勇气确保首战必胜。战略策划的第一要务在于统一思想下定决心,然后才是谋划与部署。这一务虚的环节十分要紧,唯其如此才能激起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备战状态中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只要找到一座桥梁,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今人也有一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只是一种调侃,其实,笔者以为,此言只要改动两个字——“天下文章一大堆,看你会借不会借”,也可成为今天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借”的文章。此言中的“借”,乃“借鉴”之意,“借鉴”与“抄袭”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商丽 《山东教育》2007,(7):8-88
我抚摸着他充满悲伤的大脑袋,有点后悔替他买回这两个脆弱的小生命,这对儿子的伤害太大,他满怀希望地替小鸡设想的“生活之路”才刚起步,就让他经历小鸡的死亡……不过,这似乎会让他对生命的认识具体一些,完整一些,也会让他对生命的爱更具体一些,完整一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