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由于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他们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直接指导和共同参与,是一种成人朗读、幼儿听赏的活动。年龄小的幼儿尤其如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成人在孩子早期给孩子读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Morrow和Smith (1990)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在幼儿园中,教师为孩子朗读、师幼之间的阅读分享活动也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Teale和Sulzby(1989)指出教师必须坚持每天为幼儿朗读,至少每天一次。  相似文献   

2.
孩子应何时开始读书?答案在某种程度上令人难以置信:在他学习字母之前,即父母应作为孩子的读书“工具”。但朗读不要太具表演性,因为变换太多的语调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忽略故事情节。而好作品本身也毋须美化。读什么给牙牙学语的孩子听呢?朗读是使孩子习惯于读书的最重要阶段。尤其要注意那些优秀作  相似文献   

3.
郑秀芬 《文教资料》2009,(21):173-175
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应该首先诱导孩子的读书兴趣.在幼儿园里由教师精选合适的幼儿文学作品,每天为孩子进行娓娓动听的朗读,日复一日,孩子想读书的念头就会油然而生.实验结果表明,坚持听读可以激发孩子的读书情感,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本实验中搜集筛选出了适合孩子听读的训练材料,并摸索出了一套听读训练的有效方法,以期在交流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朗读是赋予作品的生命。朗读是理解的需要,儿童是靠听力进行思维的。”我又认真拜读了美国著名的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更加认定:读书给孩子听,是最有效的语文学习途径之一。于是,我胸中不由得涌出万般豪情:我要每天朗读给孩子们听!  相似文献   

5.
家长黄女士来电询问,她很想培养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的阅读能力,问怎样和还不认识字的孩子一起来阅读,有什么好办法。听读。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和孩子读书,家长可以首先让孩子听读,并让孩子看到家长是怎样翻书的,先读哪一页,再读哪一页。  相似文献   

6.
1.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读书的好习惯。2.培养孩子读书的技巧。专家发现,那些每天至少花30分钟读点东西(无论是书本、报纸还是杂志)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掌握读书的技巧。3.让孩子养成去图书馆的习惯。4.对着孩子大声朗读。在《朗读手册》一书  相似文献   

7.
“大声读给孩子听”是“亲近母语‘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之一。它旨在通过教师和家长为孩子大声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等作品来让孩子爱上阅读,亲近经典。笔者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大声读给孩子听”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也有效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情感,健全了品格,放飞了想象,为提高儿童综合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读二十几篇课文,阅读量是微乎其微的。为了扩大阅读面, 广大语文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开列了具体的书目,并不断强调如何如何读。但最 终学生读了多少未可知,而是否有效则更未可知。究其原因,是教师仅仅把读书当做任务下 达给学生,而没有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上下功夫。  提及读书,学生的感受多半是“要我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深有感触地 说 :“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为了使孩子 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读书支援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了帮助读书困难儿童(即读书低能儿童或读书不振的儿童)理解读书的意义或乐趣、由公共图书馆组织社会事业自愿服务者进行的读书个人辅导。 有些孩子不愿读书,或者想读但没有阅读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读书能力,的确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有些孩子偏不学习学校开设的语文,致使阅读能力低。这种孩子的补习  相似文献   

11.
教会孩子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学生读书呢?具体说“读”可以分三步走:一读。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出声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边读边听,自己欣赏自己的阅读,只有文通字顺,才能出乎口,入乎心,才能为下一步的感悟做好铺垫。可见,读好课文是我们课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年幼的孩子坐在妈妈的身边,听着妈妈给他读故事书,或与妈妈一起看图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回答一些妈妈提出的问题,或与妈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分享阅读(sharedbookreading),它不仅意味着共同读书,还要求成人读者与儿童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交流。通过分享阅读,儿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的句法结构、故事结构,这对儿童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有好处。在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父母、特别是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把分享阅读作为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  相似文献   

13.
教会孩子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学生读书呢?具体说“读“可以分三步走:一读,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出声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边读边听,自己欣赏自己的阅读,只有文通字顺,才能出乎口,入乎心,才能为下一步的感悟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黄伟英 《家庭教育》2014,(10):10-11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父母要知道“读书好”,其次是“好读书”,最后是“读好书”。建设书香家庭,父母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一小积极开展“每天阅读十分钟,做个快乐读书好儿童”活动。参加丰富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变得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他们编印的“读书活动集锦”内容精彩,制作精美。该校被本刊评为2005年度读刊用刊组织奖一等奖。快乐阅读 天天进步!本刊记者@姚雪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她也给她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朗读。布什夫人将家庭朗读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宜早不宜迟;第二养成朗读的习惯;第三让书籍伸手可及;第四选择好书;第五念得生动有趣;第六孩子自己会念书之后,仍然念书给他们听。大部分孩子在12岁之前聆听能力比阅读能力高,所以他们“听”书的收益会更大。高文美国家庭朗读教育@高文  相似文献   

17.
潘幼萍 《考试周刊》2012,(70):193-193
一个美国教育家,曾对几百个出色的儿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儿童都在小学.甚至是学龄前就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使他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那么。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幼儿时期就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会陪同和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教育专家根据幼儿教育理论,建议家长在家里为幼儿辟出一个家庭图书角。一旦有了这个角落,孩子就愿意在此停留更长的时间。家长每天应腾出15分钟,朗读一些有趣的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会大大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为孩子朗读一一这是美国教育,专家吉姆·特利里思一直致力宣扬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领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及方法,由此无法领略课文的意蕴。文章认为,应以"读给家长听——读给同伴听——读给同学听——朗读中欣赏"为步骤让孩子掌握"阅读"的真正要义,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充当阅读的示范角色 此年龄段的孩子清楚自己的父母在做什么。他们自己会塑造行为,会根据眼前爸爸妈妈的动作行为进行表演,而且还会依据你的日常活动进行模仿,如开车、商场购物、在电脑上工作等。要想使读书成为你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那就要让他明白读书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模仿你。在看菜谱、食品盒说明、报纸和信件时.你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说明.当你坐下来看杂志时,拿本书给孩子看,并说道,“我们一起读几分钟书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