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世万 《贵州教育》2013,(12):10-12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他们往往占据学生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
融立 《家长》2012,(6):29-31
“中等生”既可以成为“优等生”的“后备军”,也可能成为“后进生”的“预备队”。孩壬走向何方,关键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成绩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他们可能会被教过他们的老师忘记名字,其某些言行也经常被家长无意中忽视。然而,他们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等生”。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关注中等生     
“要奖金重视优等生,要常规狠抓后进生,要省事忽视中等生”,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共同想法。其实,中等生在班级同学中占大多数,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一、一般情况下中等生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渴望被老师和大家关注中等生既不能凭借优秀的成绩引起老师的关注,也不会违反校纪校规招致老师的“特殊照顾”,他们总体上表现为成绩不孬不好,安分守己,听话,默默无闻。由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常常有被冷落和无人过问的感觉,获得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他们最渴望的。2.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5.
不能忽视的“中等生”□天津韩秀梅“中等生”一般是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不需要班主任“太操心”的一部分学生,然而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及精神面貌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精神状态,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班风和学风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  相似文献   

6.
杨冬 《辽宁教育》2005,(1):53-54
相信许多的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最感头痛的既不是成绩低的“笨”学生,也不是纪律差的调皮鬼,而是从不向教师敞开心灵之门的自我封闭或排斥教师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成绩差、纪律糟的后进生;有的是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更有成绩拔尖的“优秀”生。他们的共同点是:不配合教师的教育甚至排斥教师的接近,不信任教师的言语。对老师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丰收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差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本文试从教学角度着眼,由改革教学教法入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次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一个班学生,不针对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区别“优、中、差”,施以同样中等生程度的教学内容,势必造成差生接受不了的东西硬要灌给他们,  相似文献   

8.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除了“优生”和“差生”,其余的就是中等生。笔者认为,中等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往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赞美中等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尤其是心理、生理还处在健全、发展阶段的孩子。他们敏感而脆弱,特别需要鼓励、喝彩、掌声。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过多的喝彩和掌声给予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这样一个群体。笔者对有关学校某班中等生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中等生在一学年中没被表扬过,也没被批评过,有的甚至都未被老师的眼神光顾过。他们自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对此,他们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奈。问他们是否想得到赞美,他们中有人说:等我先变成优等生或差生吧。其实,大多数中等生在智力上与优等生不相上下,只是或少了一些积极进取的劲头,或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而已。因此,我们应对中等生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促进其发展。实践证明,赞美中等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等生向来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被班主任高看一眼,视为珍宝,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被班主任倍加关注。可是,近年来,在一些初中毕业班中,“中等生”俨然成为班主任的“新宠”,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黄海英 《中学教育》2003,(7):35-36,31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抓好班级的教学质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 ,许多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不失为班级工作的一种好办法 ,但多数教师在“带中间”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其实在班级中占比重最大的应是中等生 ,中等生由于他们不成熟、不稳定 ,所以各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 ,平时表现平平 ,常不被老师重视。但他们身上也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要求进步 ,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 ,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因而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 ,他们…  相似文献   

12.
黄翠凤 《教书育人》2001,(21):29-29
在社会生活中,领导们常常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任劳任怨的奉献者。在学校中,教师们也常常忽视那些遵守纪律、成绩平平的所谓“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中,“中等生”是占多数的,教育者如果能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多给一些关爱,完全可以让他们上升到优秀的行列之中。“中等生”从小就处于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他们学习中、生活中的变化、成就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久而久之,他们普遍有一种不被承认感,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对自身认识不足,失去了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种性格是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的。为…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却不多。现实情况是一个班的优等生与问题学生都能很快被教师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一些中等生,特别是学业无特长、个性无特点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囫囵”视之,造成教师对他们的集体性疏忽并形成偏差。对这些学生,教师若缺乏应有的了解,则很难把握有利时机实施有效的教育,时间长了,不仅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会造成“中等生”向问题学生转化,影响他们的人格成长和班级管理。中等生一般有以下3种类型:其一,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易使我们的思维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前些年,我们曾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错误地放弃学生的“大多数”,总把99%的关怀体贴,全倾注在几个能为学校、班级、教师争光的“尖子生”身上;而这几年,似乎又形成了另一种倾向——“平分草料”甚至“克扣草料”,任“千里马”倒于“槽枥间”。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错误地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提高全民素质”中“面向大多数学生”理解为“忍痛委屈优等生,照顾照顾中等生,特殊优待后进生”。他们认为,优等生再垮也是中等生;照顾和优待了中等生与后进生,就等于抓住了“大多数”。中等生保本;后进生成绩不扯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教师不良的“思维定势”,是指教师用僵死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中这种僵死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必须予以克服。在一个班级中,尖子生和后进生总是少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的是大量的中等生。如何使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和智力等万面得到健康发展,是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后进生学习差的表象,并不意味他们内在意志差。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习上不太入门的学生,在体育项目或者书画等方…  相似文献   

17.
罗晓路 《教育文汇》2007,(10):28-29
一片森林,树木总是参差不齐的。一个班级,学生也同样是有差别的。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可谓是最普通的群体。他们的普通在于学习成绩和诸方面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这就是被研究者命名为所谓“中等生现象”。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中等生现象的研究与教育,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优秀生、中等生,当然也有后进生—品行或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即问题学生。而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最让人费心的往往就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通常学习成绩差,是非观念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差,争强好胜,  相似文献   

19.
“中等生”教育偏差的成因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中等生”的群体特点,对“中等生”集体性疏忽偏差进行有效的纠正。“中等生”是一个听话、谨慎、中和、不缺智力的庞大群体,教师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对中等生的教育偏差,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中等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掌握特点,分类教育;挖掘潜力,促其发展;创造机会,体验成功;“主体”倾斜,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差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差家长”。(见《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6日第3版)“必然”的吗?我看未必。说“必然”,这样的观点太过绝对,难以服人。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40年的老教师,我接触过的学生,不敢说上万,至少也成千,其中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撇开“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说,在我的学生中,确也有被称之为“差”的学生。这些“差学生”中,有的背后是有那么一个(甚至两个)“差家长”,在与他们(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交往中,你常常可以亲身体验什么叫“棘手”和“头疼”,甚至有时面对他们,我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