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神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文言文翻译。一位同学正在搞小动作,忽然听见老师说:“非人哉!”译为“不是人啊!”这个同学脱口而出:“当然不是人啊,他是神嘛!”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2.
教师如何教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早在70年代就说过,语文课上,要学“语”习“文”。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课文做例子,教孩子说话与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吴静 《辅导员》2009,(10):7-7
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不满,不少语文教师提出了类似“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呼吁语文课要上得像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看起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更应该有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东西的存在。每一堂语文课都像是一篇散文.我们应当让每一堂语文课体现出“形散而神聚”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6.
杂谈一:“形散神聚”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中的“形散神聚”,指的是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要步伐一致。学生可以质疑,可以讨论,可以争辩,其思维应当呈现放射性。例如:《左忠毅公逸事》当中有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看到有那么多“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甚至不是语文课,也不断听到对“回归语文”、“要有语文味”的呼唤——语文似乎一直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8.
当下不少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像个木鱼疙瘩,上起语文课来一点也不来神不开窍”“我今天两节语文课,本以为能把课文结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要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一个个想讲又不敢讲,畏畏缩缩的,到最后都来个闭口静坐,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又怎么上得下去。以上这种局面,使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陷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探究,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融合在一起。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为我们探究文本主旨作了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渗透德育教育,要找准“入口”,也就是要注意从何处入手。找到“入口”处,要把语文课的内容、要求自然地过渡到德育教育中去,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语文内容渐渐“隐去”,德育教育的内容渐渐“显出”。这个过程,借用电影艺术的一个术语,就是把语文课内容“化入”德育教育的要求,达到两者相“溶”的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寻找“入口”和“化入”作了一些尝试,现以课文《别了,司徒雷登》(高中语文课第四册“补充教材”)为例,列出五条,暂且叫作:语文课“化入”德育教育五法。一曰:解释词语法。通过词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师通用的手法;通过对词语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小语专家黄亢美老师在他语文教学“三字经”中借用佛“家三境界”说来解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故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第二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即语文课又不是(像)语文课,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于是在多元目标上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审美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在运用的形式上,让学生或唱之、或蹈之、或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第三境“界山还是山,水还…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一篇论述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深度的语文课的文章.文章作者阐述观点时一再强调有深度的语文课应该主线鲜明、层次分明.换言之,就是语文课要有序.我不否认对课文的理解要由浅入深,也不反对教学过程要力求层次清晰.但从语文学科的特质角度看,语文课堂应该有点“乱”,有点“闹”,有点“不可思议”,才叫正常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语文课“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有专家学者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教教材”进行剖析,提出了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倡导“用教材教”,语文课要教语文学科本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课改与考改,二者是辅车相依,密不可分.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考改是“指挥棒”,但考改一定要遵循语文课改的纲领,而语文课改也必须依赖考改去落实精神.要将语文课改视为“晴雨表”,正确规划考改路线,将考改内容视为“黑匣子”,通过科学解码促进语文课改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考试是有缺陷的“指挥棒”,只有不盲从才能促进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神五”在太空遨游20多个小时,令世人瞩目,随之“神六、神七、神八”将陆续腾空而起,更令世人刮目。“神五”的“亮装”带动了同胞姐妹“神六、神七、神八”争先恐后地要登上“太空舞台”,为了让她们崭露头角,为了确保她们顺利有序安全地升空,科学家们在“神五”发射成功的基础上坐“六”望“七”,还想着“小八”,尽职尽责地培养她们在天地间自由飞行。“神六”比“神五”虽小,但她比“神五”更聪明。“神州六号”不但在太空中要飞行5天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航天员们吃、喝、拉、撒、睡都能在太空中正常进行。航天员为了达到乘载“神六”的航…  相似文献   

18.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是“曲形得神”。“曲形” ,即突破实存物象或事理之形 ,创造文体意象之形。“神”具有心物二重性特征 ,“得神”是指表现客观事物的神态情状、精神气质、个性特征和审美属性以及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理想。因此 ,“得神”,或取客体之神或取主体之神、或二神俱取。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要求 :变形意象的营构要表现客体的本质特征 ;要有诗人真情的投射 ;要选择好形与神的契合点 ;要注意虚实结合 ;要运用意象流手法 ;要注意特定语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抓备课是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才是语文课较为理想的备课呢?本文试图联系语文课的正反两面经验作一些探讨。一、要备读“备读”是什么意思呢?目前有不少老师备语文课,只是满足于将语文书翻翻看看,对照“教学参考资料”、“备课用书”,“教案选集”一类书籍,“熟悉”一番内容。仅仅这样,实际上是够不上“备读”的要求的。所谓“备读”就是教者切忌一不开口,二不经心,务必花一番功夫研读一下教材本身,求其烂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