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明确要求,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乘法的初步认识过程,感知乘法的意义,是低年级数学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通过多次实践,教师尝试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几个几相加",在强烈反差中引导学生感知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给学生从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乘法概念在小学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多次出现,然而学生对乘法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从概念二重性理论对乘法概念进行分析,得出对乘法的理解应具有过程性和对象性,而且过程性意义先于对象性意义,过程性意义也是掌握概念的必要条件,而对象性意义是在操作阶段逐步反省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1.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那怎样显出它的简便,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由它的简便形式——乘法代替?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关键。(1)制造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  相似文献   

4.
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在乘法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到模型思想建构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师要从乘法的本质出发,引领学生经历模型思想的建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正式进入乘法学习的发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知乘法的由来,经历乘法的发现过程,探寻乘法的意义,真正实现变教为学。  相似文献   

6.
肖金星 《江西教育》2004,(22):11-1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乘法进行乘法运算。数学思考:1.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解决问题:能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反应讨论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乘法中符号的确定。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练习、归纳反思(四步四课型单元教学法)。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力。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对类似于看图写乘法算式和用口诀来计算的问题,学生是非常熟练的。但是到解决问题时,特别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中,许多学生又会模糊不清了。那么怎样的练习能帮助老师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出现大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呢?一变式练习,丰富乘法意义的内涵知识的形成有一个"立"的过程,在经历多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之后,我们还需要"破"的过程,即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每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  相似文献   

9.
"乘法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课改多年的进程,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让学生怎样来感受乘法的实际意义,值得教师探讨。当前,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主要是让学生弄明白乘法的产生过程以及乘法的实际意义,通过按群数数的方法研究探讨,感悟乘法的实际意义,并为以后乘法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把乘法的学习重点和意义完全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通过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 分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对于该部分内容,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教材充分体现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耀46页。【教学思考】"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连加运算基础上教学的。乘法的本质是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感受乘法的本质意义尤为重要。本课教学中,我们力求把乘法概念的建构置于学生动手拼图、操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的又一个运算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较难理解,学生在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将是我们教研团队研讨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并能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思路来安排。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有幸参与18次乘法口诀的教学,并对乘法口诀教学进行了多次研究。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是学生进行乘、除法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同步教学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发挥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  相似文献   

16.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通过教学促进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吴传飞 《考试周刊》2014,(24):66-66
<正>一、背景与导读《小数乘法的意义》一课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结合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置学生于开放的情景活动之中,让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二、片断与反思片断一:创设购物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前思考: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用乘法”,是拓展整数乘法意义的关键。但由于分数乘法的抽象性,教科书和当下教学并未重视这一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缘由,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直观三种模型并分析其优劣,进而提出以下建议:学生可以基于已有知识,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用乘法”;教科书应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