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2期刊登了董秋成的<小议"公诸于众">.该文认为"公诸于众"有语病,理由是"诸"在文言文中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故其中的"于"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节选)是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篇目,文中陈涉说的"苟富贵,无相忘"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句.对此句,初中<语文>(第四册,2001年11月第1版)没作具体解释,与之相配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很清楚,此书认为"富贵"的主语是"有谁";"相"相当于"咱穷哥儿们",从语法角度分析,这种"相"为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似文献   

3.
李德龙 《现代语文》2005,(11):18-18
"经典"一词大约出现于<史记>,"<索隐>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第三)主要指被推崇为典范的著作.后来,"经典"的具体所指随着更多重要权威作品的不断入典而在数量和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诸如文学、宗教、医学等方面的众多权威性著作都可以称为"经典"了.  相似文献   

4.
<咬文嚼字>2003年第6期刊登了林友先生<"附庸风雅"是贬义词>一文,文中引用了沈醉先生<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的一段话:"抗战期间,重庆一些大发国难财的暴发户们,为了遮掩自己的出身和满身铜臭味,而爱附庸风雅……"笔者认为,沈醉先生"满身铜臭味"之说不妥,"臭"即"气味","满身铜臭味"语义重复,应为"满身铜臭".  相似文献   

5.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0):16-16
<咬文嚼字>2002年第9期"一针见血"栏目内有<"胆如牛"闻所未闻>一文,指出<联合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贪官缘何胆如牛"有误,并且说:"要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不如把'胆如牛'改为'胆大包天'或'胆大妄为'." "胆如牛"的说法确实闻所未闻,但仔细分析,恐怕作者原本用的是"胆如斗",在编印过程中,不知在哪个环节误成了"胆如牛".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向来以清新自然而被人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是描景的神来之笔,然而,对"别枝"的理解尚有分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课<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节选自朱光潜先生<艺文杂谈>)中认为"别"是"离开"、"落下"之意.朱先生说:"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先生的观点非常新颖(以致有的鉴赏辞典也沿用此说),但有失原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不揣谫陋,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宋代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事日暮>中"争渡"的"争",词义多有分歧,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解释也游移不定,李词中的"争"的确切词义是"抢时间、赶快",而这一词义<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未作为一个义项明确列出.<汉语大词典>虽然将其列为一个义项,但书证年代嫌晚.  相似文献   

8.
曹起 《现代语文》2006,(4):122-12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中所收录的以"零"开头的词语有:  相似文献   

9.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0.
<试题研究>2002年第8期有这样一道题:如图,人从格外只能进入第一格,在格中每次可向前跳1格或2格,那么人从格外跳到第8格,可以有____种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第3册(山东人民版)所选课文<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课文对"区区"注释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相似文献   

12.
钱倩 《现代语文》2006,(7):106-106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跳水"的解释有两种:(1)"跳入水中",(2)"体育项目之一,分为跳板跳水和平台跳水两种,身体在空中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相似文献   

13.
王群 《现代语文》2006,(1):59-60
"才"与"就"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且义项纷繁复杂.研究者向来比较重视对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以及对它们的比较分析.早在1956年王还就有<就和才>一文;1987年白梅丽有<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一文,都侧重于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来研究"就"和"才".  相似文献   

14.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则短评<申竟的困境就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困境>:"弦外之意,似乎因为看到申竟不再是下岗女工,而成了有钱的老板,因此我们的记者便不那么感动……"在读到"弦外之意"这个词时,我感到十分拗口和不习惯."弦"是乐器上用以发声的线,"弦"能发"音"但难以表"意".  相似文献   

16.
王竹君 《现代语文》2007,(9):111-112
<诗经·鲁颂·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因<论语·为政>中一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一语从此被广为人知,并时常被用来概括<诗经>的思想主旨."思无邪"三个字也经常被理解为"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之意.从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看,这样解释似乎并无不妥,历来研究<诗经>或是<论语>的学者中持此观点的人甚多.  相似文献   

17.
梁永国 《现代语文》2005,(12):16-17
<诗经·卫风·氓>作为"弃妇诗"的代表作品,多为高校的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大学语文等课程以及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由于<诗经>的地位与影响,历代大师、学者对其注疏、解读,成果丰硕,但也多有分歧.现仅就<卫风·氓>中第五章的"靡室劳矣"一句在目前学界的不同看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8.
卢优卫 《现代语文》2004,(9):29-29,2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有西晋名文<陈情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此句中的"庶"字是一个难字,在高中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陌生的,但是此字如何翻译对这一句能否正确理解又非常关键,这就要求课文作出详细的注解,给学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肖卫 《职业技术》2005,(9):43-45
由于本刊面临改版,<最有"钱"途的30种职业>于本期结束.为此我们只将后10种职业简要加以介绍,请广大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20.
"致"和"至"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