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形成机理及解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军 《软科学》2016,(11):15-18
在对Arthur等技术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产业内部技术锁定、制度锁定与市场锁定三个方面分析了三者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效应,并探索了制造业绿色发展锁定形成机理。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技术研发并商业化以及相关制度等配套建设,才能最终实现绿色技术体制对原有非绿色技术体制的替代。基于绿色技术、制度创新与市场培育协同演进,提出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解锁模式,并建立了制造业绿色发展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数据,结合“VHSD-EM”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对七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子行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演变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幅度存在差异,但分化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趋势。②行业分布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化明显,且在分布上具有集聚效应。③影响因素分析中,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特征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部门。目前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层面,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较少。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显著因素,而各类型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排名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提升馆员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馆员针对"双高"建设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专业能力有限等现状问题,提出高职图书馆必须引导馆员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继续教育等策略和方法来提升馆员的各种能力,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助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系统作为一个"二象"系统,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性直接反映着该系统的演化情况,二者协调发展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优化。以黑龙江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同一套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协调性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协调关系整体上可以分成五种类型:低水平的创新协调型、高水平的创新协调型、低水平的中等创新协调型、高水平的中等创新协调型、中等水平的差创新协调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数值变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13个典型制造业行业2010年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入手,阐述了"形象"成本的理论基础和实际作用,由此建立了一套反映成本和效益的新指标,从新的角度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1):104-108
通过云理论与关联函数构建区域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建立"资源禀赋—供需水态—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综合集成测度体系,分别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进行纵向时序测度与未来趋势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004~2015年水资源短缺指数从"较高"状态到"一般"状态再到"较低"状态,整体上呈逐步良性改善的趋势,但其均处于"理想"状态以下,仍具备较大的优化空间;到2019年时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还处于"较低"状态,但具有向"一般"状态退变的态势,尤其是存在人均水资源量偏低、流域区水质达标率不高、城镇公共用水量与人口密度上涨等短板指标影响其水资源短缺指数的改善,提升短板指标是全省后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内部组建一定形式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的知识创造.在分析Klas Eric Solerquist对跨国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组织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从知识创造的模式、条件及过程等方面,对企业知识管理组织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面向任务的三维立体知识管理组织框架,并结合实例对框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网络DEA模型,将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测算了我国26个地区2006—2014年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矩估计法分析了影响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提高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全要素增长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增长,而技术总体上未有进步。市场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度、研发强度及成长能力对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对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支持对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提高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云制造环境下,供应链将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制造和云制造的行为模式,利用Vensim软件构建传统制造模型和云制造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一系列测试,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分析不同需求函数情况下主要参考变量的对比结果和不同情况下云制造订单承接比率发现,云制造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库存水平、提高订单满足率、充分利用企业剩余产能,促进供应链协同化运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2003-2008年间的R&D动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分析"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研发效率纵向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对制造业R&D效率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将37个制造业按研发效率分为三类;最终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导"十二五"期间制造业R&D效率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龙跃 《软科学》2011,(10):141-144
基于专业化分工论、价值网论视角,从制造企业内的服务价值演化、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演化、企业顾客供求关系演化等方面综述了制造服务价值演化过程的研究成果,探寻现有研究的普遍规律,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即制造服务跨界演化成为服务演化的重要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探索资源社会化配置与专业化服务分工形成的服务演化模式,逐步完善制造服务的概念、特性并提出相关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1995—2012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为数据源,采取离差最大化方法对10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值,构建能源消耗指数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1995—2012年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两个重要拐点,由此将能源消耗指数数据列分为三个周期:1995—1997年,1998—2005年,2006—2012年,从而分期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为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李丹  肖贤勇 《现代情报》2009,29(10):182-184
西部制造企业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逐步成长起来,企业自身成长需要企业走出西部到全球市场上去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西部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东部企业西进,西部市场竞争变得更加透明、开放和激烈;在波动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成长环境下,西部制造企业需要竞争情报工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前驱动力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应对经济波动、实现"转危为机"的过程中获得前瞻性、重点性和系统性的信息资源的支持,实现企业应对外来竞争、走出西部成为国际化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探讨了竞争情报对西部制造企业崛起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发挥竞争情报在西部制造企业中的战略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服务生态系统的视角指出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然后剖析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后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升级的路径。服务生态系统由供应系统、需求系统和其他社会资源构成,制造企业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和服务化程度升级而呈现三种服务化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湖北省由智能制造装备大省向强省转变,采取专利计量分析法,在incoP at数据库中检索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并通过国际专利分类号、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分类号进行数据清洗,对国际国内以及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且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其中华东地区专利布局数量最多;(2)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十三五”时期高速发展,但技术研发实力不够突出;(3)湖北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武汉市、襄阳市和十堰市,技术研究热点为高档数控机床;(4)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省份存在显著差距,自主研发技术缺乏,系统化、集成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湖北省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先行区和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