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滞后模型( S-PSLM)结合工具变量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度对于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该作用随财政分权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由抑制到促进再到抑制;重工业发展会促进本地区碳排放的增加,而周边省份的重工业发展则会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上升压力;自身对外贸易发展虽然对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不过区域间的外贸合作却是降低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R&D研发强度增加有助于减缓碳排放增长,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平衡阻碍了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总结出经济增长、FDI及环境污染两两交互影响的研究体系,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冲击在时空上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经济大省如北京的经济增长发生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正效应,同时对FDI也存在正向影响;FDI大省如江苏的FDI增长在3期内会拖累自身经济增长,长期则表现出对经济持久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大周边及自身环境污染;河北的环境污染分别在4期与3期内对经济增长与FDI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会抑制经济与FDI的增长。此外,还结合模型半参数部分探讨了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增长、FDI与环境污染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俞立平 《科研管理》2013,34(10):94-102
本文在分析科技产出对科技投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运用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VAR模型研究了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互动关系,侧重不同投资渠道资金的绩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具有一定的刚性,相对独立,不能带动企业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贷款的结合相对比较紧密。科技产出除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外,对其他投入要素的反馈较小。从要素贡献看,政府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大于企业科技投入,银行科技贷款的弹性系数为负数,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科技产出无关。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4):29-33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9年江西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但三者之间作用机制复杂,各自对自身贡献率最大且短期内贡献率波动较大,而前二者对后者在长期内具有持续提升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工业化不是信息化的格兰杰原因.信息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波动是影响工业化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工业化的波动不是影响信息化波动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速度要大于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影响速度,并且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8—2012年的数据,在空间向量自回归参数模型(Sp VAR)的基础上,构建了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SSp VAR),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研究了资本积累、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空间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和能源碳排放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北京地区各经济变量的冲击下,京津冀地区的资本、经济和能源碳排放均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丽广东建设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借助ArcGIS、GeoDa以及Matlab2016软件,基于2010-2016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库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而言,无论是在区域内部还是在区域间,其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最后,据此提出了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把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纳入一个系统模型,剖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动态作用机制,采用中国分税制改革以来省际面板数据并用面板VAR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并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而科技投入是技术进步的物质保障和动力,研究科技投入和GDP的关系对于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利用1958-2004年度经济数据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该时间跨度中国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弹性;基于ECM检验了两者是否存在G 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描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侯贵生  侯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216-223
面对资源环境的发展困境,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产业聚集度划分区域类型,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使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具有短期抑制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非产业聚集区域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能源回弹效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推动作用高于产业聚集区域.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区域特性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宏观环境资源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由低环境成本推动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有别于以往学者们用专利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技术创新区域聚集效应的方法,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不可观测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创新问题。考虑到影响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特点,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非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聚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有关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相互促进效果较小;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重点探讨专利结构变动与我国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引入摩尔指数作为衡量专利结构变化的指标,进而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1997—2014年间我国专利结构变动与企业综合绩效之间如何互相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专利结构变动与企业经营绩效变化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这种互适性在短期表现为专利结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冲击,在长期则表现为企业经营绩效对专利结构变化的反向影响,同时企业经营绩效对专利结构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专利结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变化的影响。这证明通过鼓励企业调整自身专利结构,有利于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过去文献的综述,鉴于传统的经济建模方法分析及存在的不足,结合经济计量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及向量误差修正(vector error correction,VEC)模型的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在经济计量分析中的优点,并介绍了VAR和VEC的模型构建.通过杭州市1978-2008年三次产业数据的实例分析,揭示了杭州市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与杭州实际状况相吻合,具有指导意义,能为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制定和投资策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5,(11):45-49
城镇化与就业之间并非简单的相关关系或者线性关系,而是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变化。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我国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省市仍未跨过第二门槛;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需要采取差异化战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张同斌  宫婷 《资源科学》2013,35(9):1772-1781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库兹涅茨假说和结构红利理论,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对能源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结论认为,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变迁,人均GDP增长与能源经济效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再上升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基本都为负。在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稳定,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的要素配置,产生结构红利提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全部为正且影响程度较高,以1993年为分界点,可以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阶段。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还通过计算产出缺口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能源效率的提升潜力基本在-4%~4%范围内波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提升潜力的影响不断减弱并趋于稳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潜力的贡献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79—2016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均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发展形式;产业结构高级化才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关键,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反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超前服务化则不利于产业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研发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最大;静态空间模型对空间溢出效应产生过高估计,动态空间模型由于分离出了前期相关因素对本期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得以部分矫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