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微博用户相似性度量主要依据用户关系,实际上,在微博网络中,用户的标签信息直接表征了用户的兴趣爱好,是影响微博用户相似度的另一因素,为此,在网页相似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用户关系和标签的微博用户相似性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计算用户的链入标签相似度和链出标签相似度,并将其进行线性调和。实验从新浪微博采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对微博用户分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仅考虑用户关系的微博用户相似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王士红 《科研管理》2012,33(1):56-63
知识共享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在理性行动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探讨员工组织动机感知、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以及面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80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正相关,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负相关;面子负向调节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企业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意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了在线健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用户粘性,有必要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通过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来衡量感知价值,并将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 21.0验证模型中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来源可靠性、信息准确性及时效性的提高能有效提高用户感知收益,进而对感知价值产生正向的影响;而更高的隐私安全性与反馈及时性则能通过降低感知成本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相比于感知价值,在线健康社区中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朱红灿  李建  胡新  肖诗依 《现代情报》2019,39(11):137-145
[目的/意义] 从满足视角探讨线上线下整合环境和信息爆炸对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探讨感知整合对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并结合感知过载构建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感知整合通过对公众感知使用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满足、社会满足、过程满足的积极影响,间接积极影响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感知过载对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消极作用,进而与感知整合共同影响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ChatGPT用户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提高ChatGPT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ChatGPT的本土化,有效化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负面风险。[方法/过程]文章以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23份访谈资料编码分析的方式,构建了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分析和探讨ChatGPT用户的行为特点和作用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扎根理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同时也证实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信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与其他信息系统用户相比,ChatGPT用户的风险感知特别是职业风险感知尤为明显。结合上述分析,从人机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夯实ChatGPT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职业风险和技术风险,加强技术伦理道德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社会感知是借助海量时空数据研究人类时空间行为特征,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分布、联系及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用户画像旨在通过挖掘用户属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以揭示群体、领域乃至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用户画像是实现社会感知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紧密围绕社会感知数据涉及的情感认知、行为习惯和社交网络关系三个维度梳理与之映射的用户画像内容维度,更深层次地,对其三个维度中与用户画像息息相关的应用情境进行分类描述,以期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用户画像的数据源拓展到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研究内容集中在情感及场所语义、空间交互以及社交网络挖掘等方面;时空语义推理等研究是该领域的拓展;应用情境可以在跨地域空间信息服务、城市人地交互关系挖掘、政府高效治理、领域事件时空关联趋势预测等主题领域加以展开。【创新/局限】社会感知数据的利用可以在多任务场景下实现态势感知和知识推理。通过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和集成多种用户画像维度,能够实现多场景的精准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倦怠等现象的出现,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披露意愿降低,影响了社交媒体平台的良性发展。研究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化身相似性维度,并明确其对自我披露意愿的影响,可以指明社交媒体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我化身相似性的理论框架。【方法/过程】总结归纳既往文献和实际应用,深入分析自我化身相似性的不同维度,开发自我化身相似性量表,通过镜中我理论、普罗透斯效应、第三人效果等,建立自我化身相似性与自我披露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论】自我化身的文案相似性、形象相似性和行为相似性均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化身认同产生正向影响,且用户的化身认同感越高,其信息自我披露意愿也越高。【创新/局限】从化身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用户的态度变化,并开发了适合我国社交媒体研究使用的自我化身相似性量表。局限在于只观测了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披露意愿,没有进一步观测用户的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创业意图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好指标,但现有研究更多的考察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忽略了创业机会的性质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基于个人因素和机会因素整合的视角,构建了特质性调节定向、感知机会创新性与创业意图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了感知机会创新性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调节定向在感知机会创新性与创业意图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机会创新性与创业意图呈正相关;(2)创业者特质性促进定向正向调节感知机会创新性和创业意图之间的关系;(2)创业者特质性防御定向负向调节感知机会创新性和创业意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从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创业意图研究,有助于探寻感知机会创新性转化为创业意愿的有效途径,对创业政策的制定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以往经验对其信息隐私关注、信任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微信使用者日益增多,但多数用户沉浸于享受微信服务,忽略了微信的各种风险。用户对微信风险的感知程度影响着用户的使用状态以及微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感知风险理论为基础,从身体风险、时间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隐私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模型构建与假设分析,检验每个风险与用户感知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智能系统使人们享受便捷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产生事实或潜在的威胁。尽管用户对威胁的感知及其规避行为有助于保证隐私信息的安全,但在好奇心和从众动机的驱使下,用户的隐私意识变得脆弱甚至瓦解。文章整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和采纳动机理论中的好奇心与从众要素,探讨智能系统用户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收集296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隐私意识通过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和感知可规避性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起积极作用;好奇心和从众对隐私意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并对隐私意识和感知威胁/感知可规避性之间的关系起着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加深了对用户隐私决策行为背后障碍类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智能系统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和网络信息抽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微博用户线下行为动机和线上使用行为数据,并依此确定了微博用户8种线上使用行为与4种线下行为动机。通过对样本数据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微博使用动机要高于男性,并且微博使用动机与用户年龄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行为动机对应着相关的使用行为。上述研究有利于提升对网络主体的活动规律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品创造性系统观,区分产品创造性二维结构——原创性和有用性,分别研究两个维度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渐进型和全新型新产品上的差异;将消费者感知产品吸引性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探究感知产品原创性和有用性影响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使用两阶段情境问卷调查分别收集渐进型和全新型新产品的被试数据,借助结构方程建模和多群组分析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新产品的原创性和有用性不仅直接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意愿,还通过提升产品吸引性感知间接影响购买意愿.多群组分析表明,原创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两类产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有用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既有文献中关于用户感知风险是否会影响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呈现了差异,传统的定性综述方法无法明确二者关系的整体效应以及可能的调节变量。[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大量关于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来自34篇文献的36个独立效应值进行了探讨(N=13837)。[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整体效应上,用户感知风险与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轻度正相关关系(r=0.156)。调节效应中,信息类型和感知风险的测量方式都显著影响了二者的关系,而文化情境没有对元分析结果产生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未来研究要加大对于信息类型和测量方式的关注以及思考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晓兵 《预测》2012,31(4):9-14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感知面子的概念,并在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跨文化背景下检验了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面子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正向调节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面子意识高的消费者的感知面子会对行为意向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对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中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通过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