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磊  韩梦  CarolA.Dahl 《资源科学》2013,35(10):1977-1983
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也是我国煤炭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不同于以往的宽泛研究,本文分别从国家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对1995-2010年间的我国煤炭需求弹性展开系统化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发现全国煤炭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9,煤炭在所考察期间总体呈现出刚性需求现象,但基于截面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各考察年份的煤炭需求弹性为负值且存在着较大的时间波动,而各区域时间序列的回归结果表明煤炭需求弹性的区际差异: 煤炭主产地其值为负,消费地其值为正.分析发现以国家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而以区域维度的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为可靠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价波动成因及其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迪  张言方  殷琴  聂锐 《资源科学》2013,35(8):1643-1650
以秦皇岛煤炭平均价格为例,借助时间序列分析的多种计量方法,从长期均衡关系和引导关系两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其价格引导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煤炭价格与国内煤炭供给、煤炭需求、国际煤炭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煤炭供给与煤炭需求对煤炭价格波动呈非对称影响,煤炭供给对国内煤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国际煤炭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均对国内煤炭价格波动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而煤炭供给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现阶段国内煤炭价格下滑是内需不足与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的结果,两者对国内煤炭价格发现的综合引导能力为54.17%.  相似文献   

3.
雷强 《资源科学》2013,35(10):1968-1976
煤炭是全球基础性能源和战略资源,特别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的我国,煤炭价格分析是我国经济发展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BDS 法和替代数据法对我国两种煤炭价格(秦皇岛大同优混(Q5800K)和山西优混(Q5500K))和国外煤炭价格(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3种煤炭价格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存在长相关特征并具有非线性结构.国外煤炭价格的非线性特征较国内煤炭价格非线性要强,表明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因素比国内煤炭市场更加复杂,市场化程度更高.在替代数据法检验时发现在嵌入维数大于5时,上述价格原始数据和替代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影响国内外煤炭价格的主要因素至少5个,说明可以建立5维非线性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我国煤炭政策制定及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华明  赵国浩 《资源科学》2010,32(11):2210-2215
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能源。煤炭价格对于煤炭资源合理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煤炭价格在政府干预下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煤炭价格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不能反映煤炭资源价值的稀缺性,各种税费功能重合,煤炭开采、运输等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得不到补偿,低估了煤炭生产的安全保障费用和教育培训费用等问题;同时,煤炭交易制度过于单一,煤炭交易区位分布不合理,既不利于价格的双向表达,也不利于形成中国在煤炭商品上的国际话语权;另外,煤炭物流体系的落后也增加了煤炭的不合理成本。本文探索了由煤炭全成本内涵、煤炭期货交易机制、煤炭价格有效性评价等环节组成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过程,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彻底改造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一套简单、合理、有利于煤炭资源有效利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严良  熊伟伟  王小林  王腾 《资源科学》2019,41(9):1655-1664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能源消费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能源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的不平衡制约了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形成一套从底层引导供给端价格形成和产能更替机制的政策工具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视角下,基于能源间需求的价格替代机制及各能源内部的产能更替机制建立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17—2050年中国能源替代趋势并作为基准情景,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设定了价格、市场、成本、补贴、碳交易等情景。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煤炭依旧是主要消费能源,且结构调整和减排压力较大,而在补贴策略和碳交易策略下,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必须提振天然气激励水平保障平稳过渡并降低新能源获取成本,增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拓宽碳交易价格变化空间,以便有效达成供需协同的能源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6.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年鉴1990-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人均GDP、煤炭可供量、能源消费总量等方面来分析煤炭生产总量,并建立灰色承统GM(1,N)模型对1990-2007年的中国煤炭生产总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可预测得2009年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为259211,3万吨.对煤炭产量的合理预测会对制定相美煤炭开采计划和调节煤炭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静态视角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志华  缪协兴  何凌云  周梅华 《资源科学》2013,35(12):2467-2473
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的影响研究,对我国经济应对煤炭价格波动及进一步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我国2002年1月-2012年12月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的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及其时变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状态及其对GDP的时变效率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负向效力和长期正向冲击效力,平均影响时滞6.5个月;煤炭价格波动与其对GDP影响的时变弹性之间具有非对称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替代能源和建立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建安  郑宗强  曹植  姚建华 《资源科学》2016,38(9):1791-180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国,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大。除因产能、产量规模差异形成省区间排放总量差异外,碳排放系数区域差异也影响着总排放量不同。本文以省区为单元,基于全国20个主要水泥生产省区的碳排放系数抽样调查基础数据,分析和比较了省区间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水泥燃料碳排放系数及间接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结合ArcGIS对各类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分布进行直观体现;并以生产线为对象分析省区间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在总体上呈现由西部、中部省区向东部省区递减的态势,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省区间水泥用石灰石品质的不同,即生料中石灰石的CaO含量起到基本决定作用,替代材料用量及CaO比例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总体分布格局是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省区较高,差异原因主要是各省区水泥生产线所用煤炭种类及低位发热值的差异。煤炭低位发热值较高的省区,燃料碳排放系数就越小;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及燃料碳排放系数的总体格局是多数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多数省区相对较高。差异主要与水泥熟料比直接相关,熟料比越低则水泥碳排放系数亦越小;间接碳排放系数主要由大区电力生产碳排放系数所决定,但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对间接碳排放系数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蔺国伟  白凯  刘晓慧 《资源科学》2015,37(11):2151-2161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高速发展,购物成为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受群体影响的跟风购买又是其突出表现形式。本文通过2×2×2组间因子实验法,分析了参照群体(亲友vs.旅行社)、品牌来源国形象(高vs.低)和产品销量(高vs.低)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趋同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三者之间可能出现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①参照群体与产品销量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趋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②参照群体与品牌来源国形象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意愿均有显著影响;③参照群体与品牌来源国之间交互效应因产品属性的不同而不同,享乐型产品交互效应显著,功能型产品交互效应不显著;④参照群体与产品销量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属性的产品之间均不显著。上述结论说明,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过程中易受参照群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重点在品牌来源国维度上发生,且不同参照群体、品牌来源国形成的购物趋同因产品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本文对结论中出现的不一致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随机需求环境下供需双方订货批量问题,分别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并求出最优解.当制造商提供价格折扣时,分别对两模型进行优化: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中,给出制造商可采取的指数价格折扣;在合作博弈模型中,计算出价格折扣范围,并证明价格折扣实质是关于整体利润增加量的分配过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在pareto改进条件下,合作博弈模型的供应链整体利润较大,供应链成员有寻求合作博弈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位根理论,通过长期市场供求关系解释了煤炭价格长期波动特征,研究了我国煤炭市场2003至2017年秦皇岛大同优混煤周价格形成机制的长期演变趋势,并利用跳扩散模型拟合了煤炭价格动态过程。实证数据分析表明煤炭价格较明显的呈现高波动性、高强度跳跃性和上升漂移特征。同时,模型预测未来数年内煤炭价格变化仍会处于高频跳跃的缓慢上行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万恒 《情报杂志》2006,25(9):62-63,66
从技术商品的本质特征着手,考虑到技术转让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差距因素,提出了技术转让双方的价格预期模型,并结合技术生命周期理论给出各参数及其系数的估计值,分析了不同时期技术转让的利弊,提出一些技术转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文博  龙如银  丁志华 《资源科学》2015,37(10):1973-1982
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双重假设,以1993年1月-2014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邹氏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多种方法,定量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线性假设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从2002年开始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在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这个区间内,煤炭价格波动在期初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后,随后转变为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在此区间内,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与煤炭价格上涨相比,煤炭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煤炭价格下跌在期初会促进经济增长,但随后会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这可能是受国内外煤炭价差及煤炭净进口量变化的影响。最后,就上述研究结论,从推进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完善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结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兆响  廖先玲  王晓松 《资源科学》2008,30(9):1282-1289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研究其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结构突变理论,对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它们均是由单位根过程所生成的;采用循序检验的方法并运用EViews5.0编程,检验并确定了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均值突变和趋势突变的变结构点,证明变结构点的发生与中国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形式变化非常吻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利用变结构协整理论研究和建立了反映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的变结构协整模型,通过模型的预测能力验证,证明变结构协整模型及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未考虑结构突变点的模型,也证实了变结构协整分析是反映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变化,体现经济系统内部长期均衡关系的新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考虑丢单系数与是否开始生产相关,且保管系数与保管时间正相关,建立了线性时变需求条件下的变质物品EPQ模型.运用Mathematic 5.0软件进行仿真搜索寻优,证明该模型存在唯一最优解,主要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计划期内库存系统总成本随着需求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丢单系数、变质系数和保管系数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为生产型库存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把握煤炭需求波动规律对于预测煤炭需求趋势和保障煤炭应急供应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需求波动状况进行了测度.针对年度尺度的数据,小波分析得出煤炭需求波动的主周期为6年,HP滤波方法得出波动周期平均为5.9年,BP滤波法得出的主周期为4.8年.综合比较可看出,煤炭需求波动主周期为5~6年,并且比经济波动滞后1~2年,且存在时隔30多年的大突变点.月度尺度的数据研究显示煤炭需求存在3~6个月的季节波动.基于上述分析,认为煤炭需求波动由周期长度为30~40年的长波、5~6年的中波、3~6个月的短波组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中波.通过进一步分析,指出导致煤炭需求波动长波、中波、短波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国家的重大经济转折、正常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电力需求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19.
能源价格对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我国钢铁行业1984 - 2009年间煤炭、石油、电力能源消费数据和价格数据,系统考察了钢铁行业能耗强度与能源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炭强度、电力强度、石油强度自价格弹性为负,能源钢铁价格比的提高都可以降低各能源品种的能耗强度.钢铁行业消费的3大能源品种中,煤炭和电力是互补品;煤炭和电力相对于石油是替代品.在同样的价格政策调整幅度下,调控煤炭钢铁价格比更有利于降低钢铁行业总体的能耗强度,电力钢铁价格比次之;在所有的系统方程中,煤炭消费比例上升引致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提高,电力消费比例在总体能耗中比例的上升则显著降低了钢铁行业能耗强度.  相似文献   

20.
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需求结构与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为依据,分析了灌区内经济社会各部门水资源需求,并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对需求结构差异进行了阐述,在水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公平性、安全性、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对水资源需求结构调整与合理配置模型之间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