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TAM和TPB模型,按照金融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原则,验证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余额宝为例,收集224个量表作为样本,使用PLS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构化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知易用、感知有用在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自我效能对感知易用、感知有用和使用行为的影响显著。社会影响对用户感知风险和行为意向影响显著,但是影响低于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外部负熵流、序参量和涨落机制的引入,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得到了增强,而自组织功能是金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发展为高级有序的内在作用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对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的政府或组织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过程/方法]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建立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感知威胁、反应效能、控制倾向和描述性规范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对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作为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描述性规范对感知威胁、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控制倾向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管理》2017,(5):38-4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许多产品已通过互联网媒介扩散至一般消费者。为研究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选择时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和效用最大化理论,通过质化研究探索出其重要影响因素,共选取了损失风险、收益、产品口碑、公司信誉等2组13个影响因素,然后引入了嵌套Logit模型构建了消费者互联网金融产品选择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选择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类型的选择,收益及损失风险是该阶段产品类型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阶段为产品类型下具体产品的选择,产品口碑则为影响消费者选择具体产品的重要因素,这两个阶段之间互相作用并最终影响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5.
周涛  王超 《现代情报》2016,36(9):82-87
作为一种新兴社区,知识型社区为用户提供了知识、经验等分享与沟通的平台,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灌水现象严重、用户之间互动少,这将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导致社区运营的失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CT),本文建立了知识型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结果预期、知识质量、系统质量显著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结果启示社区管理者需重视知识型社区的知识质量、系统质量,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以促进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确保知识型社区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开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模式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本文就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格局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7.
金帅岐  李贺  沈旺  代旺 《情报科学》2020,38(6):53-61
【目的/意义】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过程】以信息搜寻行为理论为指导, 借助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模型,构建以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为维度的三元交互模型,以 健康素养、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信息检索能力、感觉迷失、健康焦虑这九个因 素作为变量,应用结构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素养、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觉迷失会影响用户 对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结论和实证依 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研究结论对相关政府舆情研究部门、健康信息机构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代宝  刘业政 《现代情报》2015,(2):3-7,22
论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大五人格模型,探讨了社交网站(SNS)用户的人格特质和认知因素以及SNS的信任氛围对用户在网站中的内容生成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只有外向性和尽责性显著影响SNS用户的内容生成行为;此外,结果期望和信任氛围对SNS用户的内容生成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的高热度性以及传统金融所受到的部分冲击,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各自的优劣势、矛盾和利益冲突等,分析论述了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双赢机制,使得双方在竞争中共存,共存中竞争,彼此都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构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5266个居民样本分析发现,民众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大政府”。而在控制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情况下,民众赞同“大政府”的倾向越强,其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相似文献   

11.
金融产品创新绩效之风险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的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资料,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开发过程、营销因素、市场环境、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关键风险因素影响创新绩效的风险作用路径和效果,以指导我国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张一涵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1,40(11):116-127
[目的/意义] 剖析社交金融环境下用户对银行平台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帮助银行管理者、平台设计者和运营者在社交金融环境下有的放矢地优化其平台和服务。[方法/过程]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研究所需实验集并设计实验卡片和素材,采用联合分析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寻社交金融环境下用户对银行网络平台和服务的偏好,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社交金融环境下银行平台的优化方略。[结果/结论] 研究得出了社交金融环境下用户对银行网络平台设计属性偏好权重,依次是安全性(28.131%),功能性(17.490%),易用性(15.222%),社交性(13.298%),内容质量(12.942%)和视觉设计(12.917%),给出了每个属性的效用值以及最受用户欢迎的银行社交金融平台的全轮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在线社区/在线论坛,鼓励用户生成、共享内容,实现实时更新""提高平台的安全等级,采用高级的数字证书,寻求第三方权威认证"等建议,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罗木华 《现代情报》2018,38(4):135-141
社交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服务从形式、类型、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变化过程较为分散,变化模式较为混乱,因此对于社交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变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认知行为的视角,采用Rost Analysis、Gephi等工具,研究了社交网络时代图书馆认知变化内容,剖析了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图书馆服务认知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社交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中认知行为的变化分为抵触阶段、交替阶段、智库阶段的过程。根据图书馆服务中认知行为变化过程,设计了以外在价值流与内部知识流为路径的服务认知行为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号博弈的相关模型及理论对物流企业、银行和融资企业三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融资企业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往往会倾向于向市场发送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利用较高的报酬和利润率来吸引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参与。而两者在高利益的诱惑下,往往会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同意融资企业的提议。  相似文献   

15.
能有效预测在线社交网络中人的行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当前在线社交网络存在多种交互方式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构建一种多维社交关系的在线社交网络链路预测的方法。基于社会影响和选择两种机制构建在线社交网络多维网络结构,综合各个维度节点和连边的拓扑结构,实现多维社交网络预测矩阵的集结,在降维后的网络上进行链路预测。利用百度贴吧数据集实验验证,从AUC和精确度两方面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维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主旨是政治“至善”,其目的是想建立一个人人有德行、人人有幸福的“天下治”的理想社会。在这种政治“至善”观的指引下,《管子》一方面重视社会财富的丰富,另一方面提出富国富民并重的理念,通过行业、市场、赋税制度、轻重术、侈靡法实现财富的多层次分配。其财富生产和财富分配的关系,财富分配中的“义”与“利”的关系,“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分配正义”的思考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与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居民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存在,金融资产财富效应超过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以储蓄为主的居民金融资产相对于住房资产来说增长更加平稳,二是储蓄资产的增值性不强和证券价值的波动制约金融资产财富效应,三是住房价格相对于居民收入水平过高限制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四是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依赖减弱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动力。为了通过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和内需的扩大,一要采取措施开辟多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二要促进和维持股市的稳定发展,三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发展,四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究视角构建了在线社交用户的舆情画像模型,最后从舆情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分布、活跃度分布、时间间隔重标度、交互热度、阵发性和记忆性等方面对在线社交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可全面揭示其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实现对用户基本信息与舆情传播信息的有效收集、有效识别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