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丹  王宗军 《科研管理》2012,33(2):88-96
放松第三市场模型假定条件,引入企业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建立一个四阶段的双寡头研发竞赛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来考察具有不完全议价能力的竞争企业各自的政府在考虑消费者剩余时最优的研发政策。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各国政府对本国消费者剩余的考虑影响其对本国企业研发的补贴率,进而影响竞争企业的研发行为。其次,只有当技术领先企业进行较小程度的非显著创新时,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才会对政府的研发政策产生影响。最后,在不同的技术许可策略下,双边政府最优的研发政策不同。对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在固定费许可下要高于在产量提成许可下的情况。而在一定的技术许可策略下,许可双方企业对议价能力的预期则会明显影响各自政府的研发政策。如在产量提成许可下,对被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随着自身议价能力的降低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依据线性反需求函数、零技术交易成本和渐进性创新的假设前提,建立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与低质量产品生产企业间质量提高型技术许可模型,在讨论质量差异性条件下Cournot双寡头垄断市场一般均衡的基础上,分别找到并比较了固定费用、提成以及固定加提成等三种许可方式下的最优许可决策、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及其随质量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技术拥有方角度而言,提成许可总是最优。而在固定费用许可约束下,只有两产品的质量差异程度较小时许可才会发生。但固定费用许可一旦发生,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却达到最大,并且通过算例说明了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差异程度越大,固定费用许可较许可前或提成许可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优势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碳限额和补贴对供应链定价减排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对于清洁型制造商,碳限额额度的提高会增加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对于污染型制造商,随着碳限额的提高,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碳限额过高时,政府补贴越高,产品的定价越高;集中决策下制造商单位最优碳排放量优于分散决策下,因此引进两部定价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发现在两部定价契约中,批发价随碳限额和补贴的增加而降低,但固定支付随碳限额和补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排放信息披露与审计鉴证制度是低碳经济时代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政府与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政策与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体系;从政府、企业、审计机构的角度全面设计了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报告指南与审计鉴证指南的内容。建设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有助于我国实现2020年的战略减排目标,对企业制定恰当的减排策略以创造碳优势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祁慧博  龙飞 《资源科学》2018,40(9):1822-1830
研究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对于引导企业科学选择减排路径与有效发挥林业碳汇抵消企业碳排放的作用而言至关重要。以控排企业为对象,将其对林业碳汇抵消碳排放机制的认知与响应统一纳入贝叶斯网络,从而揭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机理,并从林业碳汇减排量、抵消比例、价格决定、风险承担等多个维度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林业碳汇需求是控排企业自身及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过程;尽管在森林增汇与减排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认知与认可,但面对当前充裕的碳配额及不明确的林业碳汇市场预期,控排企业期望林业碳汇占CCER的比例及购买林业碳汇的意愿并不高,且倾向于林业碳汇的价格由政府主导,而风险由交易双方共担。因此,激发林业碳汇需求须在掌握控排企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碳交易制度创新,推进排放配额管理及林业碳汇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同时稳定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的竞争与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书敬  曾召友 《软科学》2006,20(2):105-108
在考虑制度创新外在性的条件下,建立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与中央利益最大化情况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的竞争会加速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难免出现偏离帕累托最优的现象,中央需对此做出规范与调整。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斌  鞠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5-136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完全信息特征,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多阶段激励机制模型。通过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求解员工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激励机制,并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当员工为风险中性时,企业无需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会承担全部风险实际充当委托人角色;当员工为风险规避时,企业应采用固定报酬加利润分成方式设计激励合同,使得员工承担一定风险,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无法实现。最后,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应用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WTP差异及不同专利制度下,碳配额交易政策及再制造商风险规避度对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专利费用模式新产品产量、再制造产品产量较高,新产品价格、再制造产品价格较低。(2)当再制造节碳能力较强时,变动专利费用模式下供应链碳排放总量较小;反之,固定专利费用模式下供应链碳排放总量较小。(3)固定专利费用存在临界值。当固定专利授权费用大于此临界值时,固定专利授权费用模式下OEM获利更多;反之,变动专利授权费用模式下OEM获利更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L-T模型分析我国海洋创新体系中的激励性规制,得出在完全信息下,政府可对企业进行完美激励;在不完全信息下,最优规制使高效率企业达到有效率的努力水平,获得租金;低效率企业努力水平不足且没有租金.  相似文献   

10.
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利许可交易是专利制度下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经济分析,指出专利许可交易实现了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并明确了在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许可交易双方的最优策略和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提出了专利许可交易的边际成本控制机制、技术拍卖数量机制以及专利价值信息的泄露原则。对专利许可交易对R&D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强专利保护制度下专利许可交易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专利权人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支付意愿(WTP)差异及不同专利制度下碳配额交易政策及再制造商风险规避对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专利费用模式下新产品、再制造产品的产量较高但价格较低。(2)当再制造节碳能力较强时,变动专利费用模式下供应链碳排放总量较小;反之,固定专利费用模式下供应链碳排放总量较小。(3)固定专利费用存在临界值,大于此临界值时,固定专利授权费用模式下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获利更多;反之,变动专利授权费用模式下OEM获利更多。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消费者具有不同质量偏好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多阶段的技术许可博弈模型,对双寡头市场上在位企业技术许可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决定最优许可策略的临界网络强度与产品质量差异正相关;从在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最优的技术许可策略只存在于产量提成许可和两部制许可之间,且随着网络强度的增大由产量提成许可转向两部制许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立场看,最优的许可策略应为固定费许可;针对企业和社会对最优许可策略偏好的不一致,提出通过事前补贴、事后征税以及受许方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改善社会福利状况.然而论证结果说明,事后征税仅仅使许可方的部分收益转移给了政府,却无法增加消费者剩余以及改善社会福利,而事前补贴和受许方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等手段虽改善了社会福利,但仍无法达到社会福利最优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供应商碳配额不足、制造商碳配额富余、零售商碳配额富余情景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三级供应链企业间最优运营策略问题。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超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内生性的碳排放转移率能弥补供应商碳配额不足,有助于确保网络均衡状态下供应商碳排放量在政府规定的碳配额范围之内;(2)随着碳排放转移率的升高,供应链超网络的网络均衡交易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网络均衡交易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3)由于碳排放转移效应的存在,供应链整体的利润下降,供应链企业应警惕碳排放转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8,(2):50-54
基于碳限额交易机制,构建碳排放依赖型制造商、低碳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分别作为减排投资主体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模型,研究不同主体投资对制造商的产量决策、低碳服务项目减排效率及供应链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依赖型企业作为减排投资主体更有利于减排效率的提升以及收益的增加;运用两部制费用契约能够协调制造商投资时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分析关键参数对最优决策和收益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碳交易试点成立,明确划定排控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众多企业意识到解决"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了解自身碳排放源的基础上通过低碳技术或者调整企业运营、政策等来实施碳减排。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碳管理,拟从碳盘查、碳管理成本控制、碳管理决策以及碳信息披露4个方面构建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并针对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用性的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晓  朱永彬  彭永明  王铮 《资源科学》2012,34(5):864-873
由于碳排放趋势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也是各国进行减排谈判的基础,因此得到了公众和政府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美国、波兰三国2009年-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并对三国碳排放总量分别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国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美、波分别在2035年,2022年,2032年达到碳排放高峰;②三国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趋于下降,中国波兰两国下降速率较快,美国下降速率较慢;③未来能源结构中,中国和波兰的能源结构较相似,煤炭比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石油,天然气,非碳能源;美国的能源结构较为合理,石油占比最大,其次为煤,天然气和非碳;④中、关、波三国人均碳排放量差距较大,美国人均碳排放量在三国最高,但三国人均碳排放量最终都呈下降趋势;⑤在欧盟目标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总量降幅并不明显,而在哥本哈根会议背景下,中国完全能提前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而基于2005年的碳排放水平,2050年中国要实现减排50%的难度非常大。美、波两国如不实施减排措施,其碳排放量将保持上升,实现目标的难度将更大。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定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客户需求,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由具有显著"交叉网络外部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将非线性生态动力学、行为生态学等基本研究方法与博弈论、实物期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价格结构及非平衡性理论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通过构建技术标准非线性许可定价方法与模型,动态测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基本价"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结构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的非平衡定价市场反应函数与最优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认为碳排放权分配历经从国际公平到人际公平、从结果公平到过程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演化。借鉴当前研究成果,得到如下启示,人均累积碳排放、基本需求碳排放和碳预算总量是公平分配的必要要素,碳排放权分配公平性应在碳预算总量约束下,以基本需求碳排放为基准,满足人均累积碳排放均值趋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成本信息不对称下技术许可策略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假定技术买方拥有生产成本的私人信息时,将不参与生产的技术卖方的许可策略分为全面许可与择优许可,分别求解出其一般形式下的最优价格契约.权衡这两种许可策略,发现前者终要优于后者.这一结论拓展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许可的研究思路,为技术研究机构制定合理的技术转让价格契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欧盟碳排放权总量过剩,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减排效率。TARCH-M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紧缩性的碳排放权管理制度缓解了宏观经济冲击的市场化碳减排方式负面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也从风险中性转向风险厌恶,但是欧盟在京都履约期缺乏弹性的碳配额供给政策使过剩的碳排放权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欧盟的经验提示中国应尽早建立碳配额供给弹性调节机制,发挥碳排放权价格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