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间变了味的“帮助”小刚读初二,有一次他问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一道数学题,同学并不是立刻帮他讲解,而是带着诡异的表情对他说“:放学后要请客哦!”小刚虽然有些吃惊,还是答应了。可不知怎么回事,自从请客后小刚心里一直感到很别扭,总在想:为什么同学之间这点帮助还要回报呢?这让人感觉多冷漠呵!无偿地做这些小事,不正可以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吗?确实,同学之间的帮助是不应该收取报酬的,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真的,如果互相帮助还要用金钱来衡量,那实在是太可悲了。更何况,只要一涉及“有偿帮助”,往往就是变了味的“帮…  相似文献   

2.
提起“廉洁”这个词,恐怕人们很难想象它会和中小学生沾上什么边,难道不谙世事的中小学生们也会做出“不廉洁”的行为吗?可是,当我们走进校园时,就会发现在学生当中,的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太廉洁”的行为。例如,捡到东西不交给老师,而是占为己有;选举班干部时“贿赂”同学,为自己拉选票;同学之间比吃比穿等。虽然这些行为只存在于校园里,但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谁又能保证这些“不廉洁”的种子在青少年们走上社会后不会生根发芽、愈演愈烈呢?所以,廉洁绝不仅仅是大人的事,廉洁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3.
在集体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一个人生活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与同学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其智力、个性和道德品质均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集体生活中,人人都要想到别人,与同学友爱互相讲谦让,不允许打架、骂人、欺负人的不良行为存在。做人要自尊自爱,不能容忍别人歧视和欺负自己。如果同学欺负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决不要害怕、软弱,任人摆布。首先要据理抗争,对别人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敢于说“不!”提出大声批评和警告,以无畏的气势镇住对方。“邪恶总是害怕正义的”。同时,要设法争取周围同学的帮助,让大家了解事情的真  相似文献   

4.
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被同学“孤立”,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的漠视和讽刺更激化了其与同学们之间的人际矛盾。内心陷入了纠结,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放任不管最终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学校通过家校沟通,调整心理干预方案,心理教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帮助他改变不合理信念;通过沙盘游戏疗法,使其重新打开封闭的“心门”,最终恢复正常的社交行为,重新融入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来谈谈对《闻鞋事件》中”我”的一些看法。身为一名中队干部的“我”,在“闻鞋事件”中既不去制止“A”同学的行为,也不去帮助其他同学,没有尽到中队干部的责任。怎么对得住同学们的信任呢?只会觉得愧对于大家。(好友:嗯,确实如此。)如果我是文章中的“我”,我就会对“A”同学说:“你不应该让同学  相似文献   

6.
记者日前与某中学一位教师谈天,这位教师说,在全省范围内,可能南京的中学教师搞有偿家教是最“疯狂”的了。“暑假里我在南京的妹妹家住了几天,走访了几位大学时的同学,发现他们根本没时间与我叙旧,都在忙着给学生补课,白天补,晚上也补,赚钱好像都赚红眼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学里的极端事件一再发生,并且在前不久超越了个人化的“坠亡”,演化成直接影响到校园道德,损害同学之间最基本信任关系的令人发指也令人痛心的投毒杀人。在中国,每遇到极端事件发生,也往往是反思之时。从类似事件频繁发生,我们不难发现,“应试的一代”正在以他们的极端行为倒逼大学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只要能够站起来,就能到任何地方。”——《钢之炼金术师》在上一期中,小约围绕着EMC (“等价交换”模组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单位)介绍了“等价交换”模组的基本玩法。现在,小约将从四次元口袋里掏出一些炼金术师的神秘道具,睁大眼睛看好喽——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间讲得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而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却谈得甚少。但在基层学校,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同情心正慢慢地从一些学生身上消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尔诈,人人自利,社会也就不成为社会了。”前不久,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做过一项调查,问题是:“你们有没有经常帮助别人?”全班31个同学,只有几个人小声地说有。这一结果,令人不禁感叹:我们平时对学生的爱心教育何处去了?…  相似文献   

10.
从8月18日到25日,仅仅一周的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被晒成了“小黑人”,戴眼镜的同学脸上更是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成了不伦不类的“斑马”。我也未能幸免,加入了“斑马”一族。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尽管被晒黑了,但我却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仍然是新教材的一个教学难点。“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相当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有的认为“等价交换”就是价格与价值相等的交换,不适用于物物交换的情况;有的认为“等价交换”既然是“规律”,那么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当然是时时、  相似文献   

12.
今年秋季开学时,南京大学附属中学虞晔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长江路小学刘军等59名特级教师联名发出倡议,呼吁广大教师倾情奉献,拒绝有偿家教。特级教师们在倡议中提出,少数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特级教师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在职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  相似文献   

13.
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换个方式和角度去看问题,就可能从消极走向积极,避免陷入迷惘的漩涡之中。杨洋同学,在困惑中你不妨转动思维的魔方,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首先,在作文里“偶尔写些男女生之间的故事”,只要内容健康,是无可厚非的,考试时这样写也未必会“栽”。但这样做往往会触动老师过于敏感的神经,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你不妨主动、坦诚地与老师交流、沟通,说明自己的感受和想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和同学,他们一旦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便马上指指点点,这是孩子“学会共处”、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一大绊脚石。 一、不会“欣赏”的具体表现 不会“欣赏”同学一次思想品德课中,我请大家看同学的几张照片,“夸一夸”照片中哪些同学做得好。一位同学说:“××正在拾纸屑,他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照片中的××虽然在帮助别人,但他平时经常打人的。”发言对同学好的做法有所肯定,但却不认可。有时,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会“眨眨眼”,  相似文献   

15.
邓玉文 《考试周刊》2010,(21):210-210
家教成为有偿服务行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本文旨在分析“有偿家教”产生的原因,倡导理性对待“有偿家教”问题,建议从立法层面规范“有偿家教”。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上课”,人们就会想起这样的情景:教师站在讲台前,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则横竖成行,正襟危坐,一律面向老师听讲、做作业。沿袭已久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于教师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却极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往。全班几十个学生尽管在同一个班级、同一间教室里“同学”,但由于相互之间无法广泛地沟通思想、互相帮助,因此实际上是在“独学”,  相似文献   

17.
<正>“搭子”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轻于朋友,重于同事、同学。诚然,“搭子”最初因共同爱好、共同需求产生,但我认为“搭子社交”是亲密降级而不是情感升级。“搭”是生活中频繁出现又短暂的动作。从字形上看,“手”的动作是由人控制的行为产生,而“合”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合拍、合作。“搭”很多时候是不经意、一瞬间的动作,是人与人短暂的联结,它没有“扶”的承担和支撑,也没有“抓”的强烈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认亲”热。同学之间、校友之间、异性之间亲昵互称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有的甚至亲热互称为“老公”“老婆”,这种亲昵称呼展现着孩子们快乐无邪的笑脸,传递着孩子们渴望的“亲情”,但同时也带给我们教育者深深的思考。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与教  相似文献   

19.
学生李某 ,十五岁 ,中学部初三学生。自述近来常感脾气暴躁 ,经常为一些小事或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发脾气 ,已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与同学之间的交往。眼看要中考了 ,李某着急 ,放学之后 ,他来到心理咨询室 ,请求我予以帮助 ,以解后顾之忧。我耐心地接待了这位虎头虎脑的学生。在一阵交谈之后 ,我从侧面了解到该同学学习成绩较好 ,但近来 ,他不仅经常与班上同学吵架 ,而且与父母、老师、长辈经常争吵顶撞 ,一旦发起火来 ,常控制不住自己 ,出现砸东西、打人等过激行为 ,为此常挨批评 ,多数同学也不愿与他交往。但事后 ,他心理又感到后悔。这是一起…  相似文献   

20.
“萨哈拉”,这个与非洲大沙漠拥有相同名字的女孩,一直都梦想当一名作家。但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在同学心目中,萨哈拉是个怪异孤僻的伙伴。直到学校里来了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老师,萨哈拉的处境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崭新的生活在萨哈拉面前展开,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来自美国《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里的故事,小读者们可以从萨哈拉的校园生活中追寻到童年的快乐,大朋友们可以从中回味自己的童年进而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如果说《窗边的小豆豆》给儿童文学开了个好头,而《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则将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