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5,7(4):89-94
一、二氧化碳的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是一种农业气候资源。 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这一事实,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十九世纪中叶即得到公认。随着植物生理等各学科的发展,对碳素在光合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不少关于植物光合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地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植物产量;二氧化碳不足则降低光合强度,减少植物产量。到五十年代,对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呼吸”(即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对二氧化碳的贡献、二氧化碳浓度对光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是压裂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由于具有携砂能力强、排液迅速彻底和对储层伤害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低压、低渗透和水敏性储层。目前使用已经越来越多,增产效果显著。本文对二氧化碳压裂液体系的组成、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增产机理。介绍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的选井选层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逐渐增多,引发了全球的温室效应。现在人们将二氧化碳定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但我认为水蒸气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人类也认定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其实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益处的:在农业上,二氧化碳能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塑料大棚内充入一些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产量;在消防上,二氧化碳用来灭火;在工业上,二氧化碳可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这三大因素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为正;二氧化碳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发展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由此提出,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研发并应用低碳技术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温室气体并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还有其它碳氢化合物,但主要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排放了超过1.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人工光合作用,模拟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又能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重,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起来。所幸人类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改善环境人类也发明了很多方法。下面我们就以实例来说明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在5个世纪以前,每次吸一口气只能吸进来280个二氧化碳的分子;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每次吸一口气就要吸进来380个二氧化碳的分子;这一数值正在以每年增加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速度递增。如果不能遏制这种持续恶化的趋势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人类终会因为每次吸一口气吸进过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而灭绝。笔者以一个忠实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身份对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做一个概要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郭兴 《百科知识》2011,(17):33-34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一向被视为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仅仅是人们生活和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非常可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交通运输时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更不用说城市的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拥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大国乃至人口增长大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前景不容乐观,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国家绿色增长及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关乎着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共同命运。在Tapio脱钩理论指导下,强调国家绿色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潜力问题,首先,构建金砖国家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5年间金砖五国绿色增长水平进行科学、系统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金砖五国2000-201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弹性;最后,结合绿色增长评价水平,计算得到金砖五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潜力水平,提出了提升金砖五国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潜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能源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与日俱增。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只有几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180PPM;上世纪70年代,工业化达到了一个高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0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上升到200多PPM。科学家们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加速气候变暖,随着温度将提高2到3度,而温度提高2度之后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认  相似文献   

14.
毛庆  柳汀 《今日科苑》2014,(3):32-33
<正>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是地球发展史上的最热和最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当时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超过14℃。白垩纪的古大气二氧化碳是如何变化的?恐龙灭绝是否跟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变化相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  相似文献   

15.
胡萍  路学宽 《内江科技》2012,(8):113+140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辅助吞吐复合采油技术是针对现今稠油蒸气吞吐开采采取的一种单井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二氧化碳的特点、施工工艺和效益分析,确定了二氧化碳在现场应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大家常遇到的气体。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用处吗? 有机化学中的碳酸气二氧化碳又叫碳酸气,存在于大气里。据估计:大气里的二氧化碳竟达2万3干多亿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好象是一种一无用处的东西,我们都把它当作废料呼出体外。每个人每昼夜就要呼出1.3公斤二氧化碳,人类每年呼出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就有十多亿吨之多。动物和植物也都通过呼吸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食物发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实现低碳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应对国际减排压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有广阔的领海和内陆水域,以低碳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引领现代渔业发展,不仅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生产大量优质食物蛋白、提供低碳清洁能源,因此是兼具生态性和经济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0,(3):11-11
进入2009年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新闻骤然增多,以至于有媒体将2009年称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启蒙之年"。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需要各方努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科学家们在努力寻找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除了种植大量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外,"封存"和"石化"是两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而将二氧化碳存储于深部地层中,往往因为一些地质及工程的原因而导致二氧化碳泄漏,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采用Jousselme距离确定的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机动车的比例也大幅增加。但是,机动车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护我国的大气环境,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应该对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优化,以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