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好文言虚词,不仅需要我们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基本用法,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而在高中每册课本中都安排了2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内容。由此可见,文言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当前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韦静 《科教文汇》2009,(5):238-238
本文探讨的是虚词在卞之琳先生译《哈姆雷特》素体诗中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卞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诗体译本,以顿代步是其成功还原素体诗节奏的关键。虚词在每行五顿中,或独立一顿或与其它实词、虚词黏合构成一顿,成为顿的有机组成部分,此为虚词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之一。其二是通过相同虚词的反复使用,构成语音重叠,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虚词虽无实义,但与实词连用,能更清楚、更准确地表达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气和情感,在句中起辅助作用。因此,如何将这些虚词译成英语而不失汉语原文的意思是汉译英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最常见的虚词"的"、"得"、"着"等的英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姜抗 《科教文汇》2008,(11):250-250
以往学者们一致认为"和"类虚词来源于表偕同义的动词,只是对于其演变过程有较大分歧。本文描写了常德话中"两个"的使用情况,提出常德话中的"两个"也是汉语"和"类虚词的成员之一;并通过考察其发展演变,一方面说明了动词并非"和"类虚词的唯一来源,数量词组也是其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总结了它在演变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姜抗 《科教文汇》2008,(31):250-250
以往学者们一致认为“和”类虚词来源于表偕同义的动词,只是对于其演变过程有较大分歧。本文描写了常德话中“两个”的使用情况,提出常德话中的“两个”也是汉语“和”类虚词的成员之一;并通过考察其发展演变,一方面说明了动词并非“和”类虚词的唯一来源,数量词组也是其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总结了它在演变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不少讲虚词的语文工具书都认为副词“分外”只能修饰积极性词语,而不能修饰消极性词语。例如有的工具书认为:“分外一般不修饰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现代汉语虚词正误句解手册》)“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言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存在消极心理,文言教学的功能远未达到。本文探讨了如何变僵化文言文教学为活化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教学充满趣味,以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孩子,让孩子们成为学习文言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郑巧斐 《科教文汇》2010,(13):74-75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石静 《今日科苑》2010,(14):132-132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某些词的为动用法,还有数词的活用等。本文重点谈谈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2.
石静 《金秋科苑》2010,(14):132-132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某些词的为动用法,还有数词的活用等。本文重点谈谈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文言文教学的难度首先体现在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上。因此,文言词汇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究文言词汇教学的策略: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区分不同类型的文言词汇、词汇教学力求"言文合一"、重视课外巩固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中文言课文数目的增多、教学学段的提前,都预示文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的提升,教师要打破文言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尝试通过以读促悟,积淀语感;增添趣味,丰富形式;取舍有道,提高效率;激发想象,升华情感这四项教学策略,提高文言课堂趣味性,积淀学生文言语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将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让其发光...  相似文献   

16.
袁勤 《今日科苑》2006,(9):91-91
“而”字是现代汉语汉语连词中为数不多的从上古流传下来的词语之一,它在上古及中古时期还充当过实词及其它虚词。但随时间流逝,这些用法渐渐消失。就是作为连词,其中的某些用法也有改变。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试对“而”字的产生、发展及流变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7.
李晓霞 《内江科技》2007,28(4):135-136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设题类型有实词词义判定、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辨析、信息筛选题的判定、翻译文段中的语句,每种题型都有相应的答题技巧,文章对其答题技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字词句的显性教学要点,更要关注学生文言意识培养方面的隐性教学要点。培养初中生文言意识有其必要性,本文就此谈谈自己教学中的感受,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相似文献   

19.
李娇  李祖明 《科教文汇》2008,(8):161-162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却”的使用极其频繁,用法灵活,其意义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彼此间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本文着重就虚词意义作一简单分析。例句后的前一数字为回数,后一数字为页数。句中的“却”用一表示。  相似文献   

20.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却"的使用极其频繁,用法灵活,其意义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彼此间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本文着重就虚词意义作一简单分析。例句后的前一数字为回数,后一数字为页数。句中的"却"用~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