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RFID系统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保证整个识别系统数据通信性能的关键技术。系统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降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外界的各种干扰及多个标签和多个阅读器同时占用信道发送数据产生碰撞。可以通过数据校验的方法解决外界对RFID通信过程的干扰;而防碰撞算法可以解决标签和阅读器的碰撞。  相似文献   

2.
RFID读写器工作在2.4GHz,全球开放的ISM频段,信号干扰比较严重,RFID读写器可能工作在噪声比较大和干扰比较强烈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读写器进行一些抗干扰的措施,以加强RFID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采用跳频扩频技术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能够让RFID阅读器进行更好的覆盖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方向,本文将RFID阅读器个体与PSO中粒子进行对应,首先将RFID网络中的信号干扰,读写器分布密度和数据传输负载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函数。其次针对PSO算法的不足同时引入蒙特卡罗模拟和反向学习策略,使得PSO算法粒子跳出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效率,最后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与QPSO在信号干扰,读写器分布密度和数据传输负载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RFID网络部署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DCS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系统设备与常规仪表相比对环境要求很高,过程信号容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一些系统模件比较容易损坏,这些设备一旦保护不当,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就会造成威胁,因此本文针对一些影响系统运行及模件损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4,(6):50-55
计算机安全软件制造商RSA Securiy发表了一种针对RFID的讯号干扰技术,意在扰乱RFID读取器,防止个人或商品上的数据被追踪。这种封锁标签的运作方式是藉由发射的无线射频让RFID读取器误信它所搜集到的是垃圾信息.而导致错失数据,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不过该公司表示,当商品一旦卸除这种封锁系统后,读取机将可再度扫描到RFID标签,不致影响RFID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6.
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以及天线(antenna),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随着RFID系统的不断增多,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将信号送入一个读写器的读写通道必然会产生信道争用问题,如何减少数据碰撞从而快速有效的在规定时间内读取出所有电子标签的信息成为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现了一个RFID安全系统,该系统将高级加密标准AES与公钥加密算法RSA相结合,解决了非法读取、伪造和监听等RFID安全威胁,使RFID系统有着很好的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我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主要是以天线收发信号的方式进行。该种信号传播方式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遇到雷雨天气电视节目的信号就会变得比较差,节目画质会严重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人们正常观看电视节目。现在,随着数字电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而这得益于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应用。因此,进行有关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对此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传输,卫星系统具有长距离信号传输的优势,但是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问题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就广播电视中心的电磁场干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显得日益重要。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系统的复杂性、边界不确定性以及路径不确定性等等,都导致了网络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使得网络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和破坏.同样也使得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介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的预防和杜绝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一些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骏进 《大众科技》2009,(5):159-162
针对一阶直线倒立摆欠驱动系统,研究了在考虑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的情况下,一类欠驱动机械系统基于参考模型的鲁棒控制问题。其中利用时滞滤波器来对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进行了估计,并利用状态反馈得出了系统的参考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赵花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16-16,19
广播电视卫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但是先进的卫星传输技术也难敌外界的影响,在卫星数据传输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着数据的正常接收和电视节目的观看。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干扰、上行系统干扰、技术干扰和下行接收干扰等。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产生干扰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为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以实现无接触性的信息传递.本文先简单介绍RFID 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和优点,再从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汽车安全防盗系统;遥控车门系统(RemoteKeylessEntry)三个方面谈论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脉搏波波形中包含丰富的人体心血管系统信息,因此在心血管健康状态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获取脉搏信号的过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采集的脉搏信号质量不高,影响其在健康监护管理中的应用。在脉搏信号的获取与分析中主要包括脉搏信号的获取、预处理与数据分析等内容,本文从这四方面对脉搏信号的获取与分析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通信技术的局限,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完全屏蔽措施是不合理的,外界无线电波及电视网络放大器等都会产生有害信号,严重影响有线电视网络的高效运行。在认真分析有线电视网络信号干扰现象及原因后,针对不同的信号干扰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措施,提高了有线电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2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FID的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及公共信息服务等。RFID技术与网络通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指定物品信息共享、关键环节跟踪、信息验证。一些非法分子趋于利益诱惑,利用其技术的算法弱点非法复制、伪造和变造标签,使RFID系统全面受到了潜在的安全威胁。许多应对方案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方案中多数以更新系统或者更换硬件为代价,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研究UHF RFID射频通信加密技术,不影响RFID技术性能、标签成本却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增加了多种应用,却使用现有硬件资源;用技术解决安全、防伪、识别、管理等应用领域。RFID的核心是RF射频通信和加密技术,以下将简要描述UHF RFID射频通信加密技术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将RFID算法进行改善,建立新型RFID射频识别技术模块,提高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通过识别数据进行系统扫描核实,结合碰撞数据模块进行对应搜索,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防碰撞问题,完成在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集的核查提取信息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实现了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优化利用了RFID资源,提高了射频识别技术,为RFID标签防碰撞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闵莹 《内江科技》2009,30(2):110-110
基于RFID技术的运动计时与定位系统,以先进RFID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技术.自动、准确地获取比赛计时和定位数据,为公平竞争、裁判执法、观众观赛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绮华 《内江科技》2007,28(8):101-102
信号分析就是对信号进行某种加工或变换, 以削弱信号中的多余内容,滤除干扰;或者是将信号变换成容易分析与识别的形式,便于估计和选择它的特征参量.本文探讨了对各种信号用不同的分析,滤除其中的干扰部分,获得准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大型远程通信系统中电子信号采集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型远程通信系统中电子信号仪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噪声干扰,导致传统的电子信号采集仪,由于未对噪声进行过滤,无法有效实现电子信号的采集,设计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大型远程通信系统中的电子信号采集仪,分析了电子信号采集仪的总体结构,对系统状态进行预测,求出偏差因子、状态估计误差方差、总估计方差误差以及滤波增益,对系统状态、状态估计误差、偏差因子进行实时更新。对电压有效值进行计算。当大型远程通信系统中的电子信号处于低周的半个周期时,给出处于上下边频的采样信号值,对其进行过滤。将两个连续边频的边频变化点之间的采样数据看作是同一个边频频率的数据,作为正弦波进行处理,基于不动点理论,将所求边频频率的中心频率看作是该段数据的频率,获取相位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子信号采集仪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