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我国的毛笔有悠久的历史。《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笺云:"彤管,笔赤管也。"现存最早的有战国时代的笔(见1954年12期《文物参考资料》),还有汉代居延笔(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之"记汉居延笔")。几千年来毛笔不断改良,促进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书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2003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2003-23)的图案,是1990年2月16日出土于四川绵阳市郊何家山东汉崖墓的青铜马(详见本刊2003年第10期11页)。尽管这件文物出土已十余年,且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汉代青铜马,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但在2003年前的各种美术明信片上从未见其形象。因  相似文献   

3.
钟:《辞海》上解释为“古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广义地说,钟是一种中空的、可由外部发力撞击发出声响的容器。可用角、竹、木、陶、瓷制成,最常见的是铜质和铁质。  相似文献   

4.
慕文泊 《收藏》2012,(1):111
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 历代文人士大夫多有喜竹之癖。竹有天地清华之美。制而为器,殊于他物,笔筒、毛笔、砚台、臂搁、笔山、水盂等各种摆件,仅就竹器便可构成一个别致的文房系统。  相似文献   

5.
青铜卧羊灯     
崔兆年 《收藏》2007,(2):105-105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用来照明的灯具就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时步,生产力的发展,灯具的式样、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汉代的灯具异彩纷呈,有陶制、木制、青铜制的,尤其是人物、植物、动物造型的青铜灯更别致精美。1993年2月,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汉墓出土了一件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青铜羊灯,它塑造了一只憨态可掬脆卧状的山羊形象,既是一件日用灯具,又是一件工艺品。  相似文献   

6.
娄春武 《收藏界》2011,(2):74-75
发表于《收藏界》2010年11期《"康熙通宝"罗汉钱树鉴赏》一文介绍的钱树,假特征明显,疑为近年翻铸品。笔者于十多年前斩获一品,青铜铸造,如图所示。很快,我在某古玩市场地摊上见到了它的身影。初现时,我曾怀疑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1999-2《汉画像石》邮票,全套6种。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四壁、石椁四周和祠堂墙面、门楣上的石刻画。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面描绘的生产、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有农业生产、手工作坊、社会  相似文献   

8.
对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本、崇祯本、张竹坡评本情况的认识 ,它们各自付刻与刻成的年代 ,金学界颇有争论。我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 ,在本文中简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一、今存词话本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 ,全名是《新刻金瓶梅词话》 ,我认为它不是《金瓶梅》初刻本 ,而的的确确是一个“新刻”本。现考论如下 :1、《金瓶梅》初刻本刻成于万历四十五年 (16 17)“季冬”至万历四十七年 (16 19)新秋之间。据读过《金瓶梅》初刻本的薛冈的《天爵堂笔余》 ,可知《金瓶梅》初刻本“简端”有东吴弄珠客序。该序说“《金瓶梅》 ,秽书也 ,袁…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16日将发行特种邮票——《汉画像石》,全套6种,其中第5图的图案为“荆轲刺秦王”,选自武氏墓群汉画像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西南嘉祥县的武宅山下,是汉代一组墓地上的地面石构建筑和装饰,现已知包  相似文献   

10.
李志强 《武当》2006,(5):42-44
《太平经》产生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道教经书,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奉为教典。太平道即以此经而得名。从张角创教至布教八州,至黄巾起义的整个过程看,《太平经》在教名、布道手段、组织方式、起义口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对汉末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 在八州之一的徐州,以汉画像石为特征的厚葬之风盛行。而汉画像石的内容是汉代社会风貌的真实反  相似文献   

11.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优美神话.汉张衡《灵宪》云:“姮(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大《汉画像石》邮票第6图“嫦娥奔月(1999—2—6.图l)”上,月宫中的蟾蜍已反映了嫦蛾的蜕变。但是.笔细察汉画像石图案,认为命名这枚邮票为“嫦娥奔月”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许多体育史研究者对各朝各代的蹴鞠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使其性质、特色、开展状况等得以彰明。尽管如此,我们仍须看到:一些结论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订、完善。如汉代蹴鞠性质问题,至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成都体育学院科学研究处所编《体育研究资料》第二辑将其当成一种练兵手段;谷世权、杨文清编著的《中国体育史》上说:“自汉代起,蹴鞠作为练兵的  相似文献   

13.
1983年的贺年邮资明信片,邮资图是一个矩形的“灯笼”。“灯笼”上面一方朱红篆体印章,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鲤鱼,使人联想到汉代的“双鲤鱼”。 “双鲤鱼”源于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相似文献   

14.
付心诚 《集邮博览》2014,(10):54-55
正2003年,我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古琴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了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亦称七弦琴,始现周代,定形于汉代,魏晋以后型制已和现代大致相同。1983年我国发行的《民族乐器—拨弦乐器》邮票中,首次出现了古琴的形象。邮票展示了一具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清代黑漆琴(图1)。2006年,我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邮票两枚,其中第一枚展示了一具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代  相似文献   

15.
张永芳 《收藏》2008,(7):87-87
读《收藏》杂志2006年2期刘勇先《家藏秦汉青铜鏊》一文,获益匪浅。文中介绍巴蜀文化渊源,并将自藏战国后期至秦汉4件青铜鍪(máu)分别解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曾写过《汉代的角抵(戏)和捽胡》一文(刊登在《体育史料》第五期上),中心的意思是说明汉代的角抵不是摔跤,捽胡才是摔跤。这是从文字史料上研究的结果。汉代的角抵戏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杂技、歌舞、武打戏。从体育的角度来说,角抵戏和中国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马戏,大约起源于夏、商时代,但马戏这一专用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汉代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文中谈到汉代民间的奢侈生活时说:“绣衣戏弄,蒲人杂扫,百戏、马戏、斗虎……”马戏一词单独列出,反映出当时的马戏在游艺活动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马戏已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形式。《魏大飨碑》中记载有“戏马立骑之妙技”。《三国志·魏志·甄皇后传》裴注引《魏书》也记载:“(甄后)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旨上阁视之,后独不行。”马戏的表演,在民间已十分普及。从汉代画像石及其他汉代绘画资料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马戏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社会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其中再现了汉代健身比武的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19日发行《隋·鎏金铜佛像》普资片,直至7月底才在北京中国集邮总公司露面。笔者为了弄明白其来龙去脉,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353页)一书上查到了其踪迹,它被称为鎏金弥佛像:  相似文献   

20.
几 点 补 正 2985页《1997年第2季度部分邮票选介》一文,其中有关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料似有误或不完整。 1.内蒙古自治区现有人口2300多万,而不是“1900多万”。 2.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不是为主),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