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老师在我们学校大教室为鼓楼区的徒弟们执教了《秋天的怀念》一课,使我校教师再次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我受益匪浅,思考了很多。一、"用心读,才能读懂,才能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我从没有刻意地备课,我  相似文献   

2.
于老师在我们学校大教室为鼓楼区的徒弟们执教了<秋天的怀念>一课,使我校教师再次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我受益匪浅,思考了很多.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秋天的怀念>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品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琢磨于老师的语言艺术,体会于老师课堂里传达的思想情感,我豁然开朗: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秋天的怀念》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品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琢磨于老师的语言艺术,体会于老师课堂里传达的思想情感,我豁然开朗: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课标更加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特别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那么如何提高练字效果和书写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欣赏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心中那份激动难以平静。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于老师的学生是莫大的幸福。于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在眼前怎么也抹不掉。第一次画草:在学习“离离原上草”一句时,于老师先让学生用“原”组词,学生说出了“草原、原始、原来、原野”等词语,于老师一一板书,然后问:“你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草’应该是哪里的‘草’呢?”学生回答是草原、原野上的草,于老师给予了肯定,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一片草,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些草怎样啊?”有的孩子说“这些草很绿”,有的孩子说“这些草长得…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综观小学生的习作,“作”味还是太浓.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反思,怎样引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考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综观小学生的习作,"作"味还是太浓,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反思,怎样引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考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用散文的形式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是作者人生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说:“于永正的这本书,不亚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国家总督学柳斌为该书题词:“敬业情怀远,育人智慧多。”是对本书的高度概括和赞誉。这本书适合各科教育以及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0.
我听了一堂”分数混合运算”的复习课,师生在毫无课前准备的课堂里发出了最真实的声音,学生们活泼而又敏锐的智慧,铸就了他们至真至纯的情感理念,而这一切的关键恰恰在于教师教学评价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说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的故事。于老师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的呢? 一、激发动机。上课伊始,于老师便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听一段京戏,于是就播放了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的几句唱词。优美动人的旋律,独具韵味的唱腔,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老师问:“好听吗?”学生都说“好听”。“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  相似文献   

12.
13.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文。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古文没什么好教,除了一些实词虚词意思要注意,每句话的意思要让学生搞明白之外,就没什么可教给学生的了,因此往往感到古文  相似文献   

14.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如何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呢?于老师教学《鼎湖山听泉》提供了范例,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我一下子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个著名教育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运用最多的,一种是“表扬式”,另一种是“奖励式”。前者大多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值得夸,是否值得大夸特夸,教师总是一味地夸;后者则用“红五星”、“小红花”等物品作奖励,鼓励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毋庸置疑,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这种经常化的鼓励时间一长,在学生心目中就打了折扣,没有了强吸引力。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听课中,任课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鼓励却让我眼前一亮。课文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这一场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实现,课堂则是师生交往的主要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所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现撷取这一节课中的几个片断,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场深刻变革,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这一场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实现,课堂则是师生交往的主要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所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现撷取这一节课中的几个片断,略作分析。犤片断1犦民主平等是师生对话的第一法则师:同学们好。生:于老师好。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生:老师说的。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生:你叫于永正。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师:全国特级教…  相似文献   

20.
于永正教学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正老师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言论,不但简洁,而且精辟。仔细咀嚼品味,会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有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