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考察基础研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果,采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支出和产出,且产学研合作、企业规模及国有产权等因素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且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我国存在着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的比例较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失衡,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与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被认为是制约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发展与突破性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究中国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2015年的企业调查数据,发现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规模、成立时间、资本密度等特征方面系统性区别于不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对从事基础研究倾向性和基础研究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补贴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同时国有企业更倾向于开展基础研究。企业基础研究偏好的异质性反映出,处于不同技术能力阶段的企业具有差异化的研发战略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阐明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状况的梳理与数据分析,归纳影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利益驱动、自身需求、政策激励和社会形象维护等。最后在纵、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企业基础研究调查情况深入分析,提出引导、鼓励广东企业重视开展基础研究的几点建议,包括搭建多元化的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增设适用企业的基础研究项目、推进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加强企业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困境,提出一个基于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异质性对于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模型发现,生产率越高,企业对于创新越积极,但是只有生产率足够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开展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收益的增加或者相关成本的降低会促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基础研究,针对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还发现,良好的盈利能力、适当的企业规模以及优化的人力资本结构都会对企业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提高中国企业基础研究的规模和水平,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和规范的市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科学家的培养,理顺相关体制和机制,推动人才和其他科研资源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更加顺畅地流动。  相似文献   

6.
企业素质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腾飞就有了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否则企业腾飞就无从谈起,谈谈企业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基础内涵的研究,将影响企业信息化基础的因素划分为信息结构与信息文化两类,并按照企业的管理维度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归纳出信息化基础因素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化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了综合评判,计算出企业信息化基础指数,并用雷达图对评判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54家中国电子信息企业2001年至2011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而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吸收能力对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与我国当前科技投入强度大致相当的历史时期,美国、日本、韩国的基础研究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总量规模、增长率、强度和份额等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总额、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大力支持基础研究的协同合作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力研究涉及产业组织、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等经济学和管理学诸多领域。本文从起源、理论演进与比较、企业竞争力评价等角度对企业竞争力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企业竞争力研究中不同理论学派相互融合与借鉴的演进趋势,并提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应该关注的理论基础、指标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政策激励之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对此过程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而税收优惠对此过程造成了负向调节;进一步探索不同财税政策组合情境,发现在适当的研发补助支持下,税收优惠可以形成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有序引导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龙一  张炎生 《科学学研究》2010,28(7):1104-1111
网络化创新平台的出现,使知识安全对于产品创新具有重要基础意义。针对企业产品创新的知识安全及防范问题,从基本的知识安全认识、发生机理、安全需求等问题出发,对企业知识安全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及管理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把企业产品创新的信息安全提升到知识安全,为企业提高产品创新绩效、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调研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研发和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存在高端科学仪器被国外垄断、部分关键技术缺失、领先型的大企业少、成长型的小企业数量偏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产业不完善、区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较弱、人才资源匮乏、仪器共享水平低等问题。据此,对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未来发展,从创新能力、人才集聚、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政策评估在我国开展得较少,政策评估的方法也不很完善。本文介绍了一项创新政策评估的实践,通过对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估,分析了这一政策执行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并就创新政策评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能力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体现,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的执行主体无疑是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一直以来存在不同观点。文章立足宏观,首先对基础研究的内涵进行探讨,明确企业基础研究的应用导向属性;然后从基础研究投入、科研论文、《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国家竞争力指标等多个维度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的表现,由此构建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创新版图。通过分析比较,文章发现:(1)发达经济体的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形成大量持续创新型的百年老店;(2)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上取得巨大进步,但基础研究是短板,这是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由此,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围绕行业发展未来实质性地加强基础研究,既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文章最后讨论了中国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若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现有借助专利及其引文探讨基础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文献多通过科学关联度、引用时滞等指标进行简单地描述性分析,缺乏对专利价值的探讨,难以系统解释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整体上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显著,分技术领域分析发现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显著,镍氢电池不显著;(2)整体上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分技术领域分析发现锂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随时间变化显著,且促进程度呈逐年降低趋势,但燃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现有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关系理论,并对动力电池产学研合作及政府制定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动态性这个重要的调节变量,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分析,构建了动态能力、环境动态性、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型,继而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对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具有开放性、可供性等特征的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企业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组织型态。然而,当前对其研究还处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阶段,急需对其构建研究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首先基于相关概念的梳理,尝试明晰“何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即其内涵界定;其次,结合当前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企业两大研究基础,厘清“为何”急需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最后,初步提出包括“型态识别→构建动因→构建逻辑→构建过程”的研究框架,指出未来“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以期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归纳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制造业板块的调查数据,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行为与程度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发投入强度、是否有国际认证和是否从国外引进技术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