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空瓶换酒     
有这么一道题: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一群客人一共买了12瓶啤酒,他们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我先试着做了一下:12瓶啤酒全部喝完后,用空瓶可以换来12÷3=4(瓶)啤酒;这4  相似文献   

3.
空瓶换酒     
萍萍和爸爸一起去买啤酒。超市为了推销某个新品牌,规定每3个这种品牌的空酒瓶可以换回1瓶啤酒。爸爸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一次买18瓶啤酒,喝完后拿空瓶去换酒,再喝再换,直到不能再换为止,—共可以喝多少瓶啤酒?”  相似文献   

4.
职校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显然比应届大学生创业更有优势些。因为学得一技之长.能使他们深知行业内情和基本操作,不至于产生盲目投资和冒进的冲动,而且从职校里出来的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有意愿创业的职控生,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扬长避短,善于惜势,创业的前景是蛮大的。  相似文献   

5.
山山不光是人好看,为人坦荡、率真,而且,作品也好看。在平庸的生活中去寻找新意和热情,这是她的作品中最好看、最能激起人们 阅读欲望、并诱发人们跟她一起去探究谜底的那一部分。因为它们触及到了生活的本质,也触及到了女性内心生活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空瓶换酒是厂家为促销而采用的一种销售策略,它被抽象为数学题,常在竞赛题中出现.如果我买了n瓶啤酒,商家规定m个空瓶又可以换得一瓶啤酒,问我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这是空瓶换酒类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先看n=10,m=3的特殊情况.10瓶啤酒喝光后可得到10个空酒瓶,用它们可换取3瓶酒,还剩了1个空瓶.把酒喝完后又得到4个空瓶,再换一瓶酒,还剩余1个空瓶,喝完酒后总共有2个空瓶.实际上我已喝了10 3 1=14瓶啤酒.这就是最多的啤酒数吗?不是的,我还可以用最后剩下的那两个空瓶再换一瓶酒喝.我先向别人,如老板,借一个空瓶,凑足3个空瓶后按规定就能换到一瓶酒了,把换得的酒喝光后,我把空瓶还给那人即可.因此我最多可喝到15瓶酒.  相似文献   

7.
商店规定:用3个空汽水瓶可换回1瓶汽水,小吴在商店购买200瓶汽水,并陆续用空汽水瓶(不能借)去换回汽水.问(1)小吴最后一共能喝上多少瓶汽水?(2)如果小吴最初购买了n瓶汽水呢?(3)若商店规定:用r个空汽水瓶可换回1瓶汽水.结果又如何?(n、r为自然数,r>1)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6,(2):47-48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我喜欢《烟斗》的构思和切人角度.老人唯一的儿子死了——他女朋友在工厂里放了枚炸弹,把他炸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具有"爆炸性",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也宛如在文章刚开始不久就放置了一枚炸弹.这个不同寻常的事件,完全可以单独写成一个故事,但作者把它压缩在一句话里,把那些巨大的信息和能量在短短二十几个字里急剧地释放干净了——在后文中,关于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到一个字.这样一种效果就跟炸弹爆炸是一样的,它的能量和震撼也只在一瞬间爆发.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5,(32):47-48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三篇看下来,气息上,更喜欢《今夜》,但我也老老实实地跟编辑说,有些地方没有看懂.但看明白的句子都比较喜欢,比如"今夜之前/萤火虫被顽皮的孩子/扯了翅膀/于是不肯放光",这种理所当然的"逻辑","海岸上面的飞鸟/死了也有名字/叫他们黑线/天空的睫毛罢了",这种突然的比喻和淡然的语气,还有把石头比作铁块这样看似平常实则难得的想象力.说花朵的脸上仍旧是"粗俗的美好/和愚蠢的天真",下词也比较"狠",这让我觉得作者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没有被一般的审美观框住.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35):47-48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这次三篇都很出色,又各有特色.《奶奶与猫》看下来,当然首先你会看到作者对猫的描述、猫对奶奶的感情,但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文章写的不仅是老猫,其实还有奶奶.奶奶和老猫形成了人和动物的对比,奶奶养的猫正在老去,奶奶也正在老去.老猫非常依恋奶奶,奶奶也依恋老猫,奶奶"与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时不时瞅两眼猫".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发现,椅子上铺了一个棉垫子,是我小时候的棉袄",这句话不露声色,说明奶奶已经把老猫当作了亲人,老猫是奶奶对儿孙之爱的情感上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12.
13.
皮制"裘"中国古代的王侯将相、庶民百姓都可以穿着,但品质有别.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裘"始终还是奢侈品,因此,"裘"也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标识.后来,产生了诸多非皮制的类"裘"衣物,也以"裘"称,语言中随之产生了系列"X裘"词,X突出质料,"裘"标记其类."X裘"系列词汇产生的原因,从语言外部讲,是民族交流的日益繁荣和编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语言内部讲,是"裘"的语义特征的突显."毡裘"褐裘"锦裘"等突显"裘"的毛外露的特征,"布裘"绵裘"缁裘"突显"裘"的厚实保暖的特征;"葛裘"则是据布裘类推而来的夏衣."X裘"系列词汇中蕴含的诸多语言、文化方面的要素为"裘"所掩盖,词义也很容易被误解.系统考释"X裘"系列词汇,有利于语文、服饰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中国古代的服饰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酒楼门前悬挂或张贴的对联也称"酒对子"、"酒楹联"等.它是一种雅致的陈设,也是诗化的广告,同时更是一种文学、一种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雅俗共赏的酒对子独呈异彩,其中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现就其内容分类并撷取几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2,(2):8
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领--第八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为周恩来洗尘.胡宗南吩咐黄埔六期以上三十余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把周恩来灌醉.  相似文献   

17.
上古时代有"酒池肉林"之说.对于"酒池"真相,今人存在误解.夏桀、商纣所谓"以酒为池",蕴涵上古饮酒遗俗,"酒池"只是添入酒的水池.由于群聚饮酒,集合众人共饮,人数一旦增多,远古"汗尊而杯饮"的小坑,不能满足需求,到桀、纣手上,依凭王权,发挥"创造力",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这便是"酒池"的历史真相."酒池"从真实历史到传闻历史的演变,转捩点是两汉时期.两汉以后,史籍对于"酒池"记载,分为两条主线:一条引述历史借鉴,尚存史事意味;另一条夸饰宴饮丰盛,成为文学修辞.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以酒闻名的文人行列里并没有庾信的名字;并且他受到关注主要在于他的诗赋中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浓郁的乡关之思,以及其中所达到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但通过读庾集不难发现,他的“酒诗”还是为数较多(共15首)的。所谓“酒诗”就是题名里有“酒”字同时写作内容以酒为中心的诗歌。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庾信的“酒诗”探讨他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