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继季 《文教资料》2014,(28):19-21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和《活着》都是讲述在苦难面前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不同之处在于面对苦难,索克洛夫顽强反抗,而富贵则更多地呈现出淡然和超脱的姿态。本文在分析两位主人公性格和经历之后,从文化背景、作家个性和写作背景等方面分析两位主人公面对苦难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梧桐雨》与《汉宫秋》两剧在艺术结构和艺术主题方面具有诸多相类之处,这与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前期元杂剧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开白话文之先河,阿来的《尘埃落定》则在当今文坛掀起西部文学的一个高潮。本文从主题切入方式、作家语言风格、作品优势土壤、艺术手法选择等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以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作品和作家。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虹》和巴金的《家》所写内容相似,《家》的细节描写婉曲、细致、丰富多彩,而《虹》在此方面却要逊色,这影响了《虹》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作家对描写生活的熟悉程度、感悟深浅有异,说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体验对创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是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和《创业史》,因为作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视角,所以这三部作品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文学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在文化上,而不是在政治上。纵观中外的文学史可以发现,艺术视角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时代性和作家个人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第一,体裁相同、题材相同,背景相似《边城》《受戒》都是小说,且都有怀旧的意味,都以爱情为题材,以自己故乡为写作背景。《边城》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抒…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的《淡漠》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借爱情故事关注青年人生观的作品。二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表现了二位作家对小说艺术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8.
3、4月的《山花》、《作家》和《天涯》总共刊发了近30篇小说,包括3个长篇、4个中篇,但总体质量平平,难得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有关抗战文学的发生,学界一直关注不够,仅有的论述也大都侧重于强调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副刊以及左翼人士主导下的"文协"的成立。然而,重新考察和分析《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副刊,从"卢沟桥主题艺术运动"的策划到联合作家们团结起来成立"文协"等全国性组织,都是由《中央日报》及副刊或台前或幕后所主导。事实上,《中央日报》、《新华日报》这两大报纸副刊共同处在民国历史文化这一语境下,它们之间并非只是对台戏,还有更多复杂的关联,由此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发掘抗战文学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是中国人命名的艺术地再现。它既遵守中国人命名的规范,同时又有作家曹雪芹的艺术创作上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宇,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  相似文献   

11.
作家刘恒敢于从别人的老路上,勇于探索,踏出一条新径,着力开拓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地再现人类心灵的恒定性、错综性和奇特性、变异性,在读者的情感中激起波澜,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他的小说《伏羲伏羲》就是这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名著,但是由于作家艺术个性的差异,他们在抒情艺术上风格不同。王实甫《西厢记》真实描绘了人物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细致地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抒情艺术带有鲜明的写实的倾向;汤显祖《牡丹亭》创造了突破生死的戏剧境界,以表达不同寻常的激情,明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5、6月出版的《山花》《作家》《天涯》小说总体较为平淡,尽管不乏新异之作,却依然让人难以提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虹》是英国杰出作家劳伦斯整个创作生涯中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不朽杰作,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布朗文一家三代在机器文明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  相似文献   

16.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者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深刻得多。其原因表现在作家气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现当代作家中的同类题材中也有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7.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丁玲和马烽是同一时代、同为解放区的作家,他们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中的主人公的遭遇极为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论文试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比对两位作家对相同命题做出的异质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作品中的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内心独白、时空变化和象征主义等艺术手法已经广为研究。通过对比《喧哗与骚动》和《圣经》的结构内容的异同,可以探讨作品中蕴涵的象征模式和圣经隐喻。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化层面的,显然前要比后深刻得多,其原因表现在作家气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现当代作家中的同类题材中也有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