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2.
辛亥武昌起义的主体,是革命化、军事化的湖北近代知识分子。此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各地举行的众多次起义均告失利,湖北武汉的革命党人却取得武昌首义之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武昌首义的主力是湖北新军的革命士兵与部分中下层军官,他们大多是湖北近代教育培育的先进知识分子,整体素质远高于会党。由于张之洞的倾力推动,湖北近代教育的发展遥居全国各地之先。湖北近代教育对武昌起义的重要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证实:其一,辛亥首义前,本地区近代知识分子成立不少革命社团组织,其名称和章程都直接反映近代教育的重大影响;其二,湖北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活动新颖多样,染有鲜明的近代教育色彩;其三,革命党人借张之洞兴办新式学堂之机,也创办了数所教育机构直接培育革命知识分子。历史表明,湖北近代教育保证了本地区实业与新军的持续发展,为辛亥武昌首义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末军制的演变与新军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为适应日益紧迫的军事、政治斗争的需要,清王朝军队开始了强弱兴替的演化过程,其军制变化呈现出由封建化向近代化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清政府改换军制的机会,打入新军,实行“运动新军”的战略。辛亥年中,革命党人领导部分南方新军倒戈起义,汉族地主实力派控制的新军见机转向。新军的背离使清王朝最终被倾覆,但各地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迥异,属性复杂  相似文献   

4.
武昌起义前的西北地区,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激化。一方面,革命党人参加和组织的各种秘密会社活动频繁;一方面,留日学生已成为一股政治力量。武昌起义后,西北地区率先响应。以陕两为中心,清军先后由东西两线进兵,集中围剿,成为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前西北地区的一场悲剧性战争。西北地区响应武昌起义其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为辛亥革命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先决作用,为西北辛亥革命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整整一个世纪之前,起义的新军士兵仓促上阵,在武昌城打响了第一枪,竟令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盘踞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自此终结。是什么力量让屡败屡战的革命党人的起义在这次有了结果,除了军事,教育功不可没。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年初  相似文献   

6.
李学瑞 《考试周刊》2011,(6):234-235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便称之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7.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主体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武昌起义爆发后,南北各省先后脱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独立。”但河南为什么未能象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那样摆脱清政府而“独立”呢?河南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举行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及其以后民主势力挽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又为何屡告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河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逐步陷入困境?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以武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当前,有关辛亥革命军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就各地起义、新军与辛亥革命关系、辛亥时期主要人物军事思想等单一问题的分析论证上,未形成有关军事问题的整体性专著或者成果。同时部分研究者将辛亥革命的阶级性划分过重,缺乏对于辛亥革命及其相关问题的客观评价,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期,安徽革命志士在芜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和岳王会,许多著名革命党人荟萃于此,使芜湖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为响应武昌起义,安徽革命党人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皖北各州县,客观上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捍卫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长期治理的湖北武昌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他所创办的近代实业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所创办的近代教育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他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种豆得瓜”,张之洞确实不自觉地充当了辛亥革命酿造师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民变是晚清政府最后十年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无论在次数上还是在广泛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湖北民变是全国民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湖北民变的类型及原因、政府的"应变"举措、民变的影响和思考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可见民变推动了湖北辛亥革命的进程,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其社会效应是复杂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的问题是除了革命党人的打入和策反外,促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其他外部条件是.晚清政局的变化及相关之财政状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与报界的宣传、党人的革命策略及宝善里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举足轻重的省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在国内率先发动的长沙起义、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社会广泛参与的湖南保路运动、声势浩大的长沙抢米风潮以及首先响应武昌首义、派遣湘军援鄂等都是辛亥革命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湘籍志士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深入进行组织发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以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武昌首义的成功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圣果",而是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均已成熟使然。武昌首义之成功,革命党人发挥了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主要原因。由于湖南与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同处大湖南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晚清末年同属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又同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而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习惯。两湖革命党人在反清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期合作,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毫无疑问,武昌首义的成功自然也记载着湘籍志士的一份劳绩。湘籍志士在首义地点的选择、首义依靠力量的找寻、促成首义之区新军向革命方向转化以及策动各省光复、巩固首义成果等四个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安徽独立光复迟缓。安徽最早爆发的寿州淮上军的光复独立,其社会动员、革命发动、势力拓展进程等都带有安徽辛亥革命由城乡光复再促进中心城市独立光复的鲜明特点。由此出发,考察安徽辛亥革命的类型划分和淮上军起义可进一步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讨的是一百年前辛亥革命先驱者创办松口体育传习所的案例,通过研究试图还原和展示非常具有辛亥革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松口体育传习所是清末由同盟会会员创办的中国唯一一所最早的体育专业教育的学校,它一方面是传授军国民体育技能的学校,另一方面是为辛亥革命培养政治和军事人才的军事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创办开创了旧中国学校体育直接为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爆发后约3个月,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持续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垮台。辛亥革命并未按照革命前孙中山设计的革命战略进行,且孙中山、黄兴等当时都不在武昌,因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清廷统治日趋腐朽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广大民众对其失望转而支持革命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