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阵地──评《星期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的重要理论刊物,该刊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广泛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知识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成为五四时期宣传社会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星期评论》的创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由戴季陶、沈玄庐等国民党人创办的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期刊。《星期评论》的创办,从远因或历史背景上看,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屡遭挫折之后,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果;从近因上看,是因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五四运动的启迪下,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启蒙和民众动员的巨大意义。《星期评论》的创办,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这场运动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对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5,(9):22-26
戴季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较为复杂的政治人物、国民党理论家,在五四时期接受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国内理论界关于这一时期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态度的研究,呈现出由相对匮乏到逐步繁荣的渐进过程,并取得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上述研究文献做简要评述,有助于学界更加客观、立体化认识戴季陶这样一个介绍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二线人物",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五四时期施存统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论著中 ,施存统是一个被冷落的人物。事实上 ,施存统不仅对于促进共产党人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是当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位。施存统认为 ,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才具备了科学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底特色 ,在于注重物质的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底本身 ,并不是一个死板板的模型” ,要注重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支那” ,至于具体的操作 ,“一定要参酌中国情形”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五四"时期中国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以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等为代表的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党先进知识分子,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杂志为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含有诸多曲解、误解的成分,甚至有借马克思主义宣传其革命学说的倾向。但从客观上讲,这些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俄美对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华的迅速传播,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俄美两国对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综合考察这一特殊作用,必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必然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思想界风起云涌,百家争鸣,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传统封建阶级意识形态在时代的冲击下苟延残喘,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泮林革音在动乱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波澜,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发展与流变,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渐成风潮却受其空想的局限终究不过南柯一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真理性、广泛的代表性、正义性在广泛传播之中日益被大众接受,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建构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传亮 《历史教学》2002,1(8):20-26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各种主义竞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识形态背景。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来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的公平思想、权利平等思想、分配公平思想;功利主义者主张优先选择基于功利之上的正义原则,即功利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功利主义关于社会公平之分歧实质在于方法论、阶级立场和终极目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中平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2):16-27,49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本是学习西方的思想阵营.但"一战"却使西方发生分裂,而十月革命又使得原来是整体意义的西方,变成了思想对立的两个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的西方)与社会主义西方(新式的西方,即"新俄").两个西方的出现,使得留学生对西方这个学习对象发生了观念上的转移,一部分留学生继续学习传统的西方,而另一部分留学生则学习...  相似文献   

14.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身处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罗家伦,在所编辑的《新潮》杂志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一文,批评矛头直指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等刊物。《东方杂志》被迫实行编辑改革。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更换主编,陶惶存(又名陶保霖)接替了杜亚泉。于同年七月,陶惺存发表署名为“景藏”的回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杂志观,对杂志的概念作了独到的界定,并把杂志的社会职责分为三类来认识,进而提出了杂志的六条编辑标准。以编辑学术观点来审视罗家伦和“景藏”的杂志观,后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前者。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上极具开拓意义且获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翻译赞助是陈独秀与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重要武器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通过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译文和译作的刊载与发行提供极具时代影响力的平台,直接赞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译本生成,积极介绍与评论作品,散发、赠送、助销译作等举措,有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信仰的确立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对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舆论导向作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重新审视这一刊物,研究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传播学上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将有利于把握和促进中国现代史以及现代报刊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后,陈独秀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运用于考察分析中国的妇女问题,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如何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  相似文献   

18.
马、恩、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年世纪初,而其媒介载体多为当时的报刊杂志。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开始广为国人所知,为中国先进分析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其他们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