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他所支持与保护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美育代宗教,传播西方各种政治哲学与科学思想,直接影响中国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他所支持与保护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美育代宗教,传播西方各种政治哲学与科学思想,直接影响中国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后,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由庇护人转为正面和积极的"疏导"者。他与陈独秀的珠联璧合,既奠定了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依托、以《新青年》为主要舆论阵地的发展格局,同时,也使自己立足北大,发展教育,独具个性的新文化抱负得以从容施展。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主张,意义超出了学校的范围,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为新文化运动提示了思想解放应有的和更高的境界。他引入欧洲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拓展了国人的视野,也使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愈趋深化。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历史性变动的关键。历史上的"五四"包含几个层次的运动:一个是文化革命意义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实现了中国同西方文化的接轨;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文学上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它诞生了中国新文学;当然还有一个从北京的学生运动开始发展为全国性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但迎来了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也诞生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并导致一个政党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于这样伟大的运动,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但是,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人生、改革中国传统文化的渐进模式,和陈独秀、胡适等批判旧文化、旧传统“利刃快刀”式的两极对立,不论哪一种思潮成为主流,都是五四时期对迂腐落后的旧传统进行批判性重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永恒的“五四”精神探求,是中国开始走向现代性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6.
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7.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自动去职,辞职事件之原委究竟如何?至今学界对此仍有不同的看法,故本欲从蔡元培、学生、北洋政府当局三方加以考察,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9.
我们今天讲鲁迅的五四传统,首先必须明确,一方面要充分肯定鲁迅对五四的贡献,充分肯定鲁迅五四的传统意义,但是必须搞清楚,鲁迅的五四并不代表全部五四,他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到底鲁迅在五四当中、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说鲁迅是五四的主将的说法,首先鲁迅自己就不承认。他说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是胡适,显然他是听将令而写作的,他不是主将。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了一场以“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为武器的思想革命,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缧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国人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晚清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变革图强之道达到的一个高潮,一个里程碑。五四只是一个符号。新文化运动这批人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像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还有后来的鲁迅等,都是延续了鸦片战争以来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的努力。他们的反传统跟文革对比的话,我觉得有一些非常鲜明的不同特点。第一,方向问题。当时为什么要反传统呢?因为他们感觉到如果那些顽固的旧礼教和僵化的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的束缚如果不打破的话,新思想进不来,民族无法新生,所以他们特别感觉到这些束缚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粱启超与“五四”新青年们“中西文化观”的分歧,揭示其被放逐的命运,并以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角度切入其成因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之后,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所在。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借鉴西方的民主理论,就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作过这方面的探索,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认识,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上都出现了失误。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角度,重新对"五四"时期在民主理念和传统文化上的认识失误进行了解读,目的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的学术关系论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即"学理","术"即"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支干"的主张是蔡元培学术关系论的核心观点。追溯蔡元培学术关系论渊源并重新解读其内涵,对于更好地实现当代大学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两种历史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它的历史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一是对封建旧文化进攻的彻底反击.先就和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关系来说:随着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急剧变化,反映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早在十九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蔡元培的"追忆"就不绝于书,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超过对其他文化名人的"追忆"。这首先是因为"以特殊身份在特殊年代做了一件特殊事";其次,蔡元培道德学问均罕有其匹;再次,人们追忆蔡元培,也是"借人抒情",最后,追忆蔡元培,体现出人们对中国传统价值标准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林纾与蔡元培之争是不同说理方式的交锋。林纾使用了类比说理、偷换逻辑条件、"以比喻代推理"等说理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蔡元培以精确、符合逻辑的说理方式对其回击,简化并击溃了林纾的论点。"林蔡之争"体现出文言与白话在说理中的不同效用,并可以启发对文学论争中"真理"标准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是其指导北大改革的教育理念,"教授治校"思想是其北大改革内容中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阐释二者的辩证关系除了更加清晰地理解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内部关联性之外,更能理清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整个精神脉络,深化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大学定位和管理模式民主化改革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