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陈仲义的新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深入诗歌语言内部和细部,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诗的诗语张力,将语言张力作为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元素,以富有"张力"的学术精神建构起"诗语张力论",成为国内第一部以张力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的专著,在诗语研究与张力研究两个领域都具有突破、创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是勘探现代诗本体的新收获,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与创作均提供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
《荒原》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原》被誉为现代诗的里程碑。意象是该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它们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看似彼此无涉,实际上都有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围绕和深化主题的意象网络,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理念,艺术地反映出"一战"后欧洲衰微破败的客观现实和混乱无着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刘敏  姬振亭 《文教资料》2007,31(1):56-57
美国的意象主义虽然历时很短,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的诞生标志着美国现代诗运动的开端,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最大前景的诗歌运动”,奏响了美国现代诗的新乐章,掀开了美国诗歌崭新的一页。而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美国作家艾兹拉·庞德是意象诗派的领袖,他的代表作《在地铁车站》堪称意象诗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分析此诗入手,探悉中国传统诗学对美国意象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意象,西人称为 image。目前国内诗评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的界定是:所谓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中作者的内在意识与外在形象有机交融的、并经过一定语言材料得以外化的基本艺术单元。内在意识可以是明确的观诗、恒稳的趣味,也可以是朦胧的意念与不定的情绪。外在形象不限于物象,也可以指事象(人与物、人与人的一种动态联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1):43-47
鲁西是"相思湖诗群"代表人物,他在中国古典意象诗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诗歌理论创作现代诗歌。鲁西诗歌创作善于运用古典意象,并把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相联结,在时空探索中走向语言本体与生命哲理的双重观照,对汉语诗歌写作极具探索意义,也为"相思湖诗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显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文本语句间的隐含关系显性衔接等手段明示出来。汉语语篇少表层衔接,但深层语义连贯。英语语篇则主要通过衔接达到语义连贯。这种差异造成诗歌翻译尤其是英译汉诗时,译诗与原诗文体风格的差异,译诗中的语篇显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 ,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众星拱月的意象结构与意境生成的艺术。《雨巷》一诗的独创性首先体现为意象的创造和意境的生成艺术。该诗创造了三个主要意象 :雨巷———雨中的巷道 ,悠长冷清而又寂寥的巷子 ;“我”———在雨巷中踽踽独行者 ;姑娘———“我”希望逢着的一位想像中的姑娘。诗人又以油纸伞、丁香、姑娘的眼光、芬芳、颜色、梦、颓圮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现代诗语的核心构件,经历了从浅表意象到深度意象到审智意象的过程,现代诗语言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然而物极必反,非意象化带着事象化和事态化特征,弥补了意象的不足与缺陷,它大大提升了诗歌处理日常琐屑事物的复杂能力,体现了某种“事实诗意”。而无意象更是把诗歌引入理象与抽象。但事实上,近年崛起的非意象化和无象无法取代意象。意象与非意象化、意象与无象之间既有排他、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互化的一面。它们的此消彼长,还得依托于张力杠杆的撬正。  相似文献   

9.
杨丽 《学语文》2008,(6):54-54
古人云:“诗者,人之性情而已”。但性情并不等于诗.从“人之性情”到诗,这中间还需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即意象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诗包括意象诗、朦胧诗、后朦胧诗、生活流诗、先锋诗、探索诗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诗,在语言、技巧、内容上与过去的传统新诗有较大的差异,其已进入中学课本,这对与时俱进地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代诗的理解和教学是有难度的,它需要读者的心理结构、语言思维方式等与现代诗同步。下面笔者谈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散文诗以独语和对话的艺术言说方式感通万物,其文体形式与内心困境的揭示有着同构关系。独语描绘了真实的幻象和幻象的真实,对话形成自我与他者、外部交流的"意欲语境",二者的兼具使现代散文诗既有自我观照式的内敛语境,又有交流开放的文本特征。独语与对话的精妙运用使散文诗的文体更具诗意功能,其诗性思维和内心感应相谐和,唤起人们更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展示对现代人生已然达到和可能抵达的审美想象标度。  相似文献   

12.
徐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徐枋诗善赋长篇,其长迭一千四百字的《怀旧篇》,集中地描绘了明季遗民群像,诗意地展示了明季遗民的内心情怀,显示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怀旧篇》又很好地实践了徐枋的诗学主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爱情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上升到理性的思辨即哲学境界现代西方哲学思辨意识的勃兴,给现代爱情诗注入了思辨的哲学意识。本文以穆旦《诗八首》为例,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谈谈现代爱情哲理诗的抒情范式及美学建构。诗中以一系列的意向形象,揭示了爱的本相:情与理的情欲冲突和困惑,人性与人格的悖论,爱情的热烈与冷酷的交融,主体深刻的洞察与深刻的迷惑,等等,显示了爱情本相的相互遇合与背离的悖论。从诗学的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现代爱情哲理诗抒情范式的极高的美学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15.
理性思维指导下的宋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重"理"的倾向,即使是他们认为的游戏、谐趣之作_禽言诗,在其手中也大放异彩,创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异常丰富,展现了深广的思想情感,体现出他们对儒家"兴、观、群、怨"诗教观的自觉接受与继承.  相似文献   

16.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刻;第三,节奏、韵律鲜明,琅琅上口;第四,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第五,形象优美、意境幽远。  相似文献   

17.
多多的诗歌注重语言与存在的内在逻辑,对语言和自我、诗歌与世界有着独到的体验,其诗具有思与诗的高度统一,呈现了一个超然于现实的诗的世界。诗人认为诗歌是先在的,是被赋予,强调智性投入的重要性,通过探讨多多的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段。进而无限地达到“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言的诗化:意境与修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广告为了成功实现说服或诱导功能,运用了诗歌实现表情功能的手段,成功地移植了诗歌的特点,使之兼有达意、寄情功能。文章对商业广告中优美的意象以及广告语言中运用常见与诗歌的修辞进行探讨,总结出中英广告语言的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论"晚唐体"     
"晚唐体"是沿用已久却没有明确内涵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与界定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比较随意,但是"晚唐体"概念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明确指向,即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