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急剧变革,美学对艺术与美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艺术不等于美"的主张动摇了"艺术即美"的美学观念。艺术之所以不等于美的原因在于:艺术家自我的复杂性决定了艺术不是创造美的活动;艺术与美两个范畴的差异性决定了艺术和美不能相混淆;艺术史上有许多作品是丑的决定了艺术不是美的等价物。杜卡斯《艺术哲学新论》和里德《艺术的真谛》明确提出"艺术不等于美"的命题,是对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理论阐释的浅泛性、思想认识的简单性、价值观念的模糊性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艺术史的发展。新媒体艺术扎根于现代艺术的肥沃土壤,现代艺术实践和艺术精神为新媒体艺术之横空出世提供了充足养分。新媒体艺术及其理论的产生、发展离不开现代艺术实践和思潮,包括活动艺术、机器美学、达达艺术、未来主义、偶发艺术、实验电影、波普艺术等。新媒体艺术之缘起,并非只受一个艺术流派之艺术实践及思想影响,它从现代艺术思潮的各流派中吸取有益养分,表现出一种混杂或者说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月亭 《海外英语》2014,(4):197-200
詹姆斯·乔伊斯和托马斯·曼在他们早期的文学生涯中都探索过艺术的本质及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文学命题。两位作家都处于现代社会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们都把艺术放在与伦理相对立的位置,并企图把艺术从刻板和空虚的社会中拯救出来。但是相较而言,乔伊斯的艺术更加倾向于真理,他的艺术是和普遍真理相通的。而托马斯·曼则把艺术和美,特别是物理上的美联系一起。这种物理美在乔伊斯那里反而成了不正当的艺术。两个人在艺术观的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出,分别是艺术的本质,艺术与伦理,艺术与性,以及艺术的功能。通过四方面的对比可以挖掘出何为艺术以及如何解决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等命题。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1,(4):42-46
费希特存留的文稿中并无对"艺术自律"问题直接明晰的回答,但他的字里行间,确有体现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思考的整理,可以发现它们或对当今美学研究"艺术自律"问题有借鉴意义。譬如,费希特预想人们可能会将"艺术意志"描绘成一种超验性存在(确有近现代美学家如此认为),他因此提出:"艺术意志"不是外在于人、嫁接于物自体上的一种超验性的存在,而是内化于人的存在中的。另外,费希特对集体意志的思考表明:艺术本身就不仅仅是"自我"意志的表达,更可能是一种集体意志的表达,一种社会性的表达。这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艺术自律"与艺术的社会性矛盾这个颇具现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6.
从纯粹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模拟机器到集真善美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移动实体,手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种集成性、综合性的移动艺术,实现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功能转换,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原子鸿沟,创造出了"全艺术"这一新型艺术形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艺术既不同于传统的原子艺术,也不同于数字艺术系统中的电脑艺术、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数字动画艺术,甚至还不同于寄生于其中的种种亚数字艺术。它的本体特征是传受上的互动机制、运行上的全天候伺服机制、文本上的万花筒机制、艺术主体上的身份兼容机制、消费上的全民机制和负载上的随身移动性机制等多种艺术机制的集成和综合。全艺术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现实建构的内容、模式和选择权利,改变了艺术唯审美为圭臬的现代文化伦理,同时实现了人类对真善美三大价值的协同追求。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8.
以求"新"求"异"为的重要特色的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中的前卫艺术流派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在观念、形式等方面对现代艺术形成致命的冲击,传统的审美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现代艺术在冲突下重新建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寻"水墨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墨艺术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越来越体现出设计的本土化.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重新解读水墨艺术的留白、意境、气韵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也为现代平面设计中"水墨艺术"的应用寻找到一个切合点.  相似文献   

10.
"霸王鞭舞"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种能够反映大理白族独特文化特征的民间舞蹈,白族当地的民风、民俗与民间艺术特征也依附于其独特的舞蹈语言中。本文通过对白族民间舞蹈类选的取舍与提炼,借鉴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霸王鞭舞"在历史进程中如何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质,并如何确立自己的形式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在吸收现代艺术与文化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11.
原始手印艺术作为人类造型艺术的肇始,几千年来一直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以原始艺术的强烈感召力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促进现代艺术对原始艺术的兼收并蓄,呼唤着创造力的重燃和精神力的回归。现代平面设计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后劲有赖于各种原始文化提供的坚实底蕴,借助手印艺术这一野性的思维元素,融合进现代设计的创意灵魂中,从而推动艺术历史的螺旋性发展前行。这种影响体现在造型手段上、社会功能上和艺术内涵上三个方面。一、在造型手段上具有一定的渊源性“手印”,产生于欧洲、澳大利亚、南美等地,在中国发现于…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现代艺术美与丑这一对属于传统美学话语体系,已成为一个奇怪的命题的陈述,期望现代艺术新的审美判断的话语体系,将人们的注意力向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的观念进行反思,发现新的提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艺术起源、艺术流变、艺术终结和艺术复兴等,是艺术史研究中的诸多重要命题.它们不是艺术发展中的各种断裂的概念,而是表达艺术再生的连绵过程的概念.以希腊艺术为母体的西方艺术如此,敦煌艺术亦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丰富的、异彩夺目的民俗艺术对当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普遍存在而意义深远的。文章通过对中国民俗艺术形式的挖掘与解析,分析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的传承又富有"时代性"的创新,这样,我们现代平面设计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从海德格尔解释学现象学的角度,分析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与真理关系的三个著名命题,即柏拉图的"艺术是真理的影子的影子",尼采的"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以及海德格尔的"艺术是真理的源泉"。在这种艺术观与真理观的比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为"历史性此在"的人类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状况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一种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也是近现代哲学和艺术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古至今舞蹈与游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在不断发展,游戏与舞蹈的关系也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发生改变。舞蹈与游戏在文化、艺术的时空上具有众多同一性。舞蹈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与游戏最为接近,它的基本属性是有秩序、有规则地运用肢体自由地表现思想,使舞蹈的游戏者进入或喜悦,或恬静,或激情,或愉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舞蹈与传媒技术交互"形式的艺术实践是20世纪以来新媒体舞蹈的结晶之作.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媒体技术将现代与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良好的展现形式.从技术应用方面来分析,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网络、影视等方面的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这种新媒体舞蹈艺术具有传统的电视剧、电影、剧场舞蹈等方面各类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独特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生理学由一个总命题和两个分命题构成。尼采艺术生理学的总观点是将艺术当作一种生理机能,认为艺术创作的生理前提是“醉”,艺术创造力根源于艺术家的身体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坛涌现出了一批全方位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艺术--"现代艺术".本文认为,西方艺术只是艺术的-部分,不是全部,中国艺术也只是世界艺术的另一部分,也不是全部.中国现代艺术应立足于民族基础、民族文化,创造出代表中国特点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