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与出版     
曹之 《出版史料》2002,(4):111-114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历任泉州同安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阁修撰等职,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近思录》等著作八十余种。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他刻过“四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和  相似文献   

2.
宋高宗(赵构)建炎四年(1130),朱熹在福建南剑州(治所在今南平)尤溪县城外毓秀峰下郑氏馆舍出生。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别号晦庵、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祖籍安徽徽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松岩里。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朱松病故。朱熹遵嘱从福建建州(今建瓯)城南迁居崇安县五夫里。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士。二十三年,拜李侗为师。李侗受学罗从彦,是杨时再传弟子,而杨时则为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门下四大弟子之一。朱熹年轻时好佛、道之学,自入李侗之门,始专心儒学,致力于日用之间的切实工夫,他曾用“鸢飞鱼跃”四字,来概括自己这时学术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而且是著名的图书编撰家,着重论述了他的图书编撰思想、编撰态度和编撰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进川 《兰台世界》2014,(5):130-131
张拭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术地位上张拭与朱熹并称“张朱”。张拭书院林立的宋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岳麓书院亲力亲为的执教数年,还在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堪称“名于一世”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梁宁森 《兰台世界》2007,(13):62-63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翁,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婺源.朱熹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外族入侵,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今天他的民族气节对于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栻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术地位上张栻与朱熹并称"张朱"。张栻书院林立的宋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岳麓书院亲力亲为的执教数年,还在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堪称"名于一世"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朱熹(公元1130-12O0年),字元晦,晚年自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朱熹少年早慧,8岁读(孝经),提笔眉批云:“不若是,非人也”,立志做孝子忠臣;与其他孩子嬉戏时,便能在沙地以手指画八卦,惊倒众人;10岁时读《孟子》,对其中“圣人与我同类者”的话十分欣赏,暗下决心要做圣人和贤者。朱熹18岁中举人,19岁进土及第,24岁步入仕途。从政期间,他以直言上书、力主抗击外敌、阐扬孔孟之道、恢复古制改革而声名远扬,但也因批评朝政而得罪权臣韩信胄,其学被指斥为“伪学”,被严加禁止,朱意本人及门徒被控为“逆党”,以至…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继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理学名儒之后的一个集大成的学者;还应该强调指出:他又是学问渊博的大编辑家。讲学和编辑,是他学术活动的强有力的两翼。人们重视他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长流中的历史地位,承认他对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可憾的是,他在中国编辑史上的贡献往往被忽略了。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自号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遁翁,以徙居建阳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亦别称考亭、紫阳。原籍江南徽州府(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届江西省)。生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尤溪县,长于建州建瓯(亦称瓯宁,古与建安同城而东西分为二县),到建州崇安  相似文献   

9.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10.
朱熹反盗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中国出版史,一尊闪光的形象从宋代弹出——他就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出版家朱熹(1130-1200)。他的出版思想和实践,深值我们今日出版人学习借鉴。 宋代曾盛行盗版之风,朱熹对此深恶痛绝。有一次,建阳(今属福建)书坊盗印了他的《论孟解》,刻印质量很差,他去追毁时,书坊已将盗本四处销售。又发现麻沙书坊盗印了吕祖俭的著作。尽管吕祖俭曾上告官府,官府也无可奈何,朱熹对他深表同情。他  相似文献   

11.
宋代人物档案文献述论——以宋人别集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所论人物档案文献,主要是指以人物生平事迹为记述内容的档案性质的文献。伴随宋代史学的空前发展,重视史学观念的深入普及,宋代产生了数量丰富的本朝(当代)人物档案文献,并呈现新的形式。本文试图以宋人别集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宋代本朝人物档案文献及其发展状况作出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论述,为进一步的宋代人物档案文献编纂研究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12.
蔡方鹿先生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一书,共分十二章,集中研析朱熹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并阐说其与宋代各学术流派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在现代社会影响的双重性。作者力图将朱熹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性与全面性结合起来,对朱熹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作了系统的剖析。 对朱熹思想的学术定位,是该书的基点。书中认为,朱熹既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这一定位,不仅抓住了朱熹思想的根本特质,而且揭示了朱熹思想的丰富性。全书对朱熹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朱熹《武夷棹歌》除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棹歌》是对武夷山水全景式的描写,涉及到武夷独特的山水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融入大自然的先民文物.朱熹的《棹歌》及其和作、仿作,构成了武夷山有别于中国其他名山的"棹歌文化".朱熹是武夷山的"形象"大使,他的《棹歌》是武夷山文化的代表作.朱熹及其《棹歌》对武夷山名列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朱熹(1130~1200)、吕祖谦(1137~1181)、陈亮(1143~1194)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吕祖谦、陈亮分别是金华学派、永康学派的创始人。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也具有较高的地位。近年来,笔者收辑了一些散佚在方志、族谱中的朱熹、吕祖谦、陈亮之诗词文,且均为朱熹文集:《晦庵集》(四库全书本)、《晦庵先生  相似文献   

15.
游海 《兰台世界》2012,(27):71-72
中国舞蹈艺术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其中宋代舞蹈艺术异常繁荣。尽管宋代宫廷舞蹈明显衰落,但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民间大众舞蹈与以往朝代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何剑叶 《中国索引》2009,7(2):43-4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原作、英国牛津大学魏希德教授(Hilde De Weerdt)修订的《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以下称《指南》)。该书是在包弼德教授90年代发表的《Research Tools of the Study of Sung History》(中文译名《宋代文史工具资料书指南》)初版(Binghamton,N.Y.: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1990)和第二版(Albany,N.Y.: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1996)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南京剪纸     
彭毅 《档案与建设》2007,(5):29-29,32,33
剪纸在中国源远流长,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宋代出现了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各地剪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18.
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有着精细的笔触及严谨的写实风格,其将形态多变的人物及情节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化寺壁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被人们称作宋代的"百科全书",无愧为中国古代壁画之瑰宝。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编辑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编辑思想,是中国传统编辑思想宝库中的精华,然而,过去人们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之湮没于他的理学的庞大体系中而默默无闻.我们有必要将朱熹的编辑思想从他的理学理论体系中剥离出来,让现代的人们认识其价值,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倘若如此,至少《诗》中的《风》就谈不上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不仅如此,历代经师的诗说反倒阻碍了我们欣赏清新淳朴的民歌。朱熹的《诗集传》作为宋儒解《诗》的集大成之作,统治后世七八百年,为什么这位宋代大儒会主张《国风》出于民间说?为什么《诗经》乃至五经,在宋代的地位与解释路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前,见《诗集传》出了新的点校本,这些问题霎时又变得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