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铭勋,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和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他在解放前从事中国乡村幼稚教育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承担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孙铭勋的教育人生体现了平民教育思想,始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提炼出孙铭勋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对当代幼儿教育与儿童文学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文集     
《教师》2014,(30)
正本书主要收录的是陶行知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理论篇、诗歌篇和实践篇。其中理论篇收录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理论(包括其教师观、儿童观);诗歌篇收录了陶行知的与教育有关的儿歌,这些儿歌短小但意蕴深刻;实践篇收录的主要是其学生戴自俺和孙铭勋的相关记述。  相似文献   

3.
1927年3月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等发起组织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陈鹤琴主编的《幼稚教育》创刊号出版,发表了《我们的主张》(十五条)一文。《幼稚教育》第一卷一、二期。同月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内有第二院(幼稚师范院),请陈鹤琴任院长。孙铭勋、戴自俺:《晓庄幼稚教育》,儿童书局民国23年版。夏南京市成立特别市后,始创办幼稚园,均附设在各市立小学内。《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民国23年版,页478。11月在陶行知领导下张宗麟、王荆璞、徐世璧、孙铭勋、戴自俺等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燕子矶、晓庄、和平门、迈皋桥…  相似文献   

4.
李莹 《生活教育》2011,(1):33-39
孙铭勋(1905—1961)是我国现代幼教事业的拓荒者。他1923年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28年到南京晓庄师范拜师求学,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毕业后在陶行知先生领导下创办南京迈皋桥幼稚园(1930年)、江苏淮安新安幼稚园(1933年)、上海劳工幼儿团(1934年),践行乡村幼稚教育实践之路,并于1935年入党。以后又先后在南宁幼稚师范、贵州平坝中学、重庆育才学校当教员和做校长。  相似文献   

5.
孙铭勋是最坚决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坚持者之一。他认定陶行知先生开创的“生活教育”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教育道路,终身不渝继承、弘扬、维护“生活教育”理论,言行一致,百折不挠,达到一种人格高度。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乡村幼稚教育的先驱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开展了以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乡村的幼稚教育试验,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乡村幼稚教育发展的中国化、平民化、普及化的道路。述论陶行知乡村幼稚教育试验以此观照现实:第一,普及乡村幼儿园:政府兜底,乡民支持;第二,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儿童为本,乡土为根;第三,培养“新乡贤”:幼儿教师成为乡村生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孙铭勋(1905——1961),贵州平坝人,出身农民家庭,贵阳师范学校毕业,1928年正式入晓庄学校。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民主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下,孙铭勋成为最坚决的“生活教育”理想的坚持者之一。他先后参加晓庄纽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重庆育才学校的创建,参加《生活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曾在社会大学任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理论是其幼稚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今天我们探索教育道路,思考教育创新的有力依据。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以儿童的发展为依据,找寻适合我国的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孙丹年 《生活教育》2012,(18):21-26
(一)胡晓风与孙铭勋,同为陶门弟子,同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都为继承、实践、光大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建立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长期出生入死,英勇奋斗。1980年代初,胡晓风在整理研究陶行知精神遗产时,从众多陶门弟子留下的文字中,发现已经去世20年的孙铭勋的理论建树,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在幼儿教育领域注重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儿童才能,开发儿童智力,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推行‘小先生制’,要求解放儿童思想,发挥儿童才智,让儿童做社会的小主人。针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摧残,陶行知高度重视幼稚教育思想,其幼稚教育思想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给我们今天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得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探求教育救国的道路。陶行知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逸文人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中吸取营养,其人格魅力感召后世,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隐士人格精神的接受,对于当代教师人格教育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创新精神是他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内核 ,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方针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今天重新认识陶先生的创新精神 ,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宗麟本土化幼稚教育观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以后,西方幼稚教育的一些概念、思想和机构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进入中国,从而在近代幼教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外国化倾向。张宗麟以中国幼教史上男幼稚教师第一人的身份对近代幼稚教育民族性缺失的现象展开广泛的考察与研究,并协助陶行知先生、陈鹤琴先生进行幼稚教育本土化改革,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意见。这些意见对当代中国幼教的发展仍有裨益之处。  相似文献   

15.
曾经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在1950年仍被<人民教育>称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但是随着对<武训传>和武训批评的深入,武训精神的倡导者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遭到质疑.以陶行知的学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界的高层领导不得不重新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是小资产阶级的,陶行知是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他的教育思想是改良主义的,陶行知是教育救国论者.这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中国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这是造成新中国教育事业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所建构的创造教育理论的特色是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在生活中完成创造 ;以创造完美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其实质就是生活创造教育。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创造教育理论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取得新进展 ,开拓新局面 ,就必须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提升创新目标 ;拓展创新空间 ;开发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极其重视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和修养。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育人思想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可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方法。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因此,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语言文字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普及教育就得先普及语言文字 ,陶行知先生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 ,也正是在普及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陶先生的语言文字思想 ,在语言实践当中 ,他也积极采用大众能懂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