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高年级课文预习浅谈□潘秀英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  相似文献   

2.
正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可以这样说,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功夫下在课堂上,更要把功夫下在课前与课后。课堂上老师要放权,能让学生讲的先让学生讲,老师再做补充。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是必须的。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指定相关同学主动阅读课外相关知识做成资料卡片上课时讲。课后播放相关影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关键要做好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工作,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就能做到听课主动,对课堂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品格"、"情感"是衡量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要素。"习惯"首当其冲,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构建课前预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前预  相似文献   

5.
1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1指导预习,激发兴趣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之一。教师在课前要诱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预习题设计虽然在课前,但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有效设计课前预习题,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率先进行预习活动,必定能够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介入,提高预习题的覆盖面和实践性,提升预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1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高中生有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在课前展开预习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搜集相关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自觉预习的习惯,有些学生即使预习,也多停留在表面,不能为课堂学习形成有力的支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必要的干预,给出预习的具体内容、设置预习的具体要求、布设预习的操作路线,这些做法对学生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课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其次,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最后,做好预习的检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名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亦不失为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较好的环节.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能尽量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对课前预习的情况做一些检测,长久坚持,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习惯,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能够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具备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习愉快。这要求,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又要做好备课准备。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做好铺垫;课上,要以生为主,提高课堂效率,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测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通常指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我在学生间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课前不善于预习,或者说是不会预习,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讨论和提问的环节无从下手,课堂听课的效率不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结合小组进行预习预习并非只是个人的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增加学生预习的兴  相似文献   

13.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的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的划分学习团队,如何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团队,每个团队都能够溶入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团队合作力量,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要备好课,精挑细选出合适的章节,除了要做好小组的划分,还要做好对学生合作技能传授,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新课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课后要拓展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波 《考试周刊》2011,(29):69-69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预习带动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落实单元整体预习,重视文中"泡泡提示"和课前连接语,并让学生尝试探究课后练习。学生做好了足够的学习准备,教师对学情也有了足够的把握,就可以做到以学定教,大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曹文涛 《语文天地》2014,(27):22-23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整堂课都保持很高的热情,特别是识字课文,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呢?一、扎实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始,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无法实现课堂的快节奏,学生也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对扫清阅读障碍,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低年级学生以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  相似文献   

18.
刘芳 《考试周刊》2014,(14):45-45
<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可以说,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实施,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大密度、高效率。要实现课堂高效率,还要预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导学案、课堂展示案、课后习题案、单元检测案等。同时对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同学们的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培养你的自学能力。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样,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培养。那么,语文预习要做哪些事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就从教十余载的经验谈谈自己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一、保证课前准备工作充分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学生对每节数学课前的预习,"预习是指南针,没有预习就没有方向"。我们作为教师都有体会,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少学生预习,似乎预习都是语文或外语,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数学的预习环节,所谓数学的预习并不是要学生把例题、课后练习都能做对,那就太苛刻了,而是让学生用目前的知识储存去阅读课文和例题,不能理解或似是而非的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