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申春华 《广西教育》2013,(21):29+37-29,37
阅读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预先对作品的内容、情节或情感所形成的期许,能够反映读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阅读水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用阅读期待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吸引学生走进文本潜心阅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相似文献   

3.
何谓阅读,信息论认为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心理学认为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即作品,作品是作家创造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不只是作者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而是也包括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姚斯语)。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或作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包括读者的阅读发现,可以说,阅读活动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这“半壁江山”“壮丽”,人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做法。以作者为中心的一元解读。强调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三方,以作者为中心,阅读的目的就是从文本中追索作者的原意,作品的意义主要是由作家决定赋予的。  相似文献   

5.
罗尚稳 《湖南教育》2002,(18):40-40
扩展性阅读就是以课本为中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多读”的问题。扩展性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多方位地吸收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它还能让学生在比较和补充中开拓思路,增长见闻,养成读书求知的习惯。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常用的几种扩展方法归纳于后,以供探讨。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课文或整部作品。比如,沈从文的《边城》课文仅节录了三章,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边城》全文,进而全面了解作者笔下至美的人性以及翠翠的完整形象。从课文扩展到内容相关的其它篇章。比如,现行…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根据时代背景、作介绍、分层分段、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课,甚至要求学生能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教师成为作、作品与读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这只能算是肢解课,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是作品的再创造。在语的阅读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让学生能真正走进作品中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7.
范燕玲 《湖南教育》2005,(21):34-34
新编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材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准确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失为一剂良方。“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彭英 《云南教育》2004,(16):17-19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将这一理念熔炉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往,从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让我们亲临课堂,分享个性化阅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学中的问题1.阅读教学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阅读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学生就感受不到阅读应有的愉快,更谈不上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2."一心为考试"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性,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许多内容难以给出实证的分析或准确无误的判断。大至课文主旨,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可能  相似文献   

10.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最行凶下手的地方,阅读要有最先开始思考的“点”,这个最先开始思考的“点”就是突破口。阅读作品是一种理解、鉴赏、创造活动。如果没有突破口,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阅读时就会打乱仗;或者读一篇文章费时很多,甚至根本读不懂。抓不住作品的要害,把握不住主旨,不能整体理解作品,就更谈不上鉴赏、创造了。  相似文献   

11.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情感。蕴合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模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同一部作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赏析所体出的情感是不同的。犹如看戏,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阅读作品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一直是初中生的难题,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且更容易激发学生深入阅读。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同题材的作品、相同体裁的作品、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品、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或同一作品不同组成部分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阅读就是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面对面地对话,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知识,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平时阅读教学中主要注意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与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对纸质阅读的兴趣一落千丈,沉浸于电子世界里无法自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指导孩子阅读,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引领孩子们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调节阅读思路 文章的内容记录作者的认识成果,文章的组织结构体现作者认识的展开和运动发展过程,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学生只有沿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认识,才能达到理解内容、领悟作者意图的目的。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往往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走自己的阅读思路,用自己的阅读思路展开阅  相似文献   

18.
王菊红 《湖南教育》2004,(21):25-25
阅读线索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是作品的结构因素之一。具体地说,它是指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简言之,线索即为文章的感情线索,抑或是文章的叙事线索(结构线索)。阅读教学中捕捉文章线索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整体阅读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与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对纸质阅读的兴趣一落千丈,沉浸于电子世界里无法自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指导孩子阅读,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引领孩子们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是指读者在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依据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生活阅历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的自主、独立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和文本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