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2.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姓什么?语文教学的理念是什么?国外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诸如此类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怎么热闹和激烈,对于普通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说吧!”或许仍是他们最无奈也是最“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一切知识,因此,作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学生“读”的热情,将语文教学的“讲堂”变为“学堂”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和“顺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事实上,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和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实施阅读教学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教学。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讲台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讲台下学生听得兴味索然。语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善教”才有“乐学”。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强调实践性、培养动手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嵇晨昕 《新教师》2023,(3):34-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何更好地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梳理之后,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为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以期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0.
龚培华 《考试周刊》2010,(25):39-40
语文教学要达到“教不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就必须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课堂有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祖国语文”,即“阅读”和“听话”;“运用祖国语文”,即“写作”和“说话”。简要地讲就是听、说、读、写。在此四者中,“把阅读课上成语文课”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那么,阅读课是学习什么的?阅读教学又是教什么的?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小学语文》2007,(9):20-21
多次听优质课或精品课,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有多少常态课能有优质课这样的水平和条件?因此,我校组织了语文常态课堂的调研,发现了许多问题。除了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外,这些问题涉及“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教?”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下面,我从教师“教”的角度,以“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这三个层面谈谈怎样上好语文常态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许多好心的教师四处出击,疲于奔命;苦读的学生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同行们慨叹,语文书越教越厚,练习试卷越做越多,但仍然“尖子”拔不出,“一般生”没兴趣,“双差生”被“遗忘”。如何“培优补差”上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冯爱琳 《学语文》2022,(5):23-26
“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发出的语文教学宣言。“浅浅地教”包括坚守、回归、朴素、真实四层含义,重视基于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堆积起来的扎实和丰厚,强调在朗读中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和坚守,对学生真实学情的尊重,对语文诗性品质的敬畏,以及对语文教学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但是,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并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行动和过程中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就学科谈学科,就语文教语文.无论怎样研究、怎样改革,颠来倒去,总跳不出学科的圈子。这似乎已经成为禁钢语文教学创新的“瓶颈”。语文教学,是否应有新的突破,在强化“语文味”的同时,能否教出“另一种滋味”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今天,总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可以说,我们依旧彷徨和迷茫。“听、说、读、写”依旧是主旋律,依然操纵着课堂,而学生呢,依然充当“容器”“听众”“下级”的角色。而唯有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一、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