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宋理宗时魏了翁贬谪湘西靖州,在此建立靖州鹤山书院;此时闽籍仕宦饶敏学正为官黔阳,兴修县学;元代又有粟姓乡贤捐建靖州广德书院,揭侯斯特撰文褒扬,由此可见南宋以来这里重视书院已蔚成风气。另外,靖州鹤山书院的落成时间,缪荃荪以为是魏了翁抵靖的第二年,据明抄本《靖州志》残卷所载《鹤山书院记》残文,当在其抵靖之年,最迟不会晚于当年的秋季。另外,有学者认为宋碑《沅州黔阳县重修县治记》之饶敏学为朱熹高足,据考应为“朱熹弟子之子”。  相似文献   

2.
魏了翁从小学习《周易》,逐渐接受理学易,并继承朱熹,形成象数义理并重的易学现。他在靖州谪居期间,以道贵自得、学宗程朱为旨,汇集前人《易》著,编纂成《周易要义》及《周易集又》两书,总结前代及当代易学,在学术之上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20年代文坛上,“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曾经风行一时。当时年仅20余龄的魏金枝却不为所动,他凭恃自己的生活积累,来描写他知之已稔的人物,叙述他乡土味浓的故事。在初登文坛的10多年中,孜孜不倦地创作乡土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标一格的作家,为乡土文学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智。魏金枝最初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他在《柔石传略》中说:“五四运动在  相似文献   

5.
论魏了翁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了翁是南宋后期与真德秀并称的理学大家,但与真德秀相比,魏了翁兼容了乾淳以来各家思想,相比之下思想更为闳通。因此他的诗学观点也相对通达一些,并显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尤其是以“学”为本的诗人修养理论,以及对康节诗学中关于“自得”思想的阐述,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6.
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邛崃八景之“书台桂影”,此“书台”是常安民“读书之庵”旧迹还是魏了翁“故读书台”之“鹤山书台”,历来争讼不断。遍考文史诸籍,宋代魏了翁在蒲江白鹤山而非邛崃白鹤山营造“鹤山书院”,而明代邛州知州汪中又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修建“魏文靖公书台”,《(正德)四川志》误为“蒲江鹤山书台”。杨廷仪曾记载蒲江“鹤山书院”迁址至邛崃威显庙,其后安磐始误幽居寺“魏文靖公书台”为魏了翁亲建之鹤山书院故地,并借用《(正德)四川志》“鹤山书台”之名指称“魏文靖公书台”。王圻又混淆幽居寺“鹤山书台”为魏了翁读书新台,而误白鹤山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为魏了翁“故读书台”。万历《四川总志》承袭王圻之误,影响了明、清各地方志的撰写,沿误至今。实际上,魏了翁《卭州白鹤山营造记》明确记载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常安民“读书之庵”,并非魏了翁讲学旧迹。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新高考Ⅰ卷诗歌鉴赏选用了南宋诗人、哲学家魏了翁的一首词《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主张“正人心,化风俗”。他文学造诣也很高,能诗词,善属文。著作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鹤山长短句》等。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甘肃教育》2014,(17):128-128
正内容简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作者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推荐理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早已被人们所知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经学家,与湘学具有深厚的渊源.首先,魏了翁与张拭门人交往密切,私淑张拭之学;其次,魏了翁在治学方法、治学思路以及理欲观上深受湖湘学的影响;再次,魏了翁为湘学学统的确立也做出重要贡献:一是推崇湖湘学派代表人物胡宏与张拭,将胡宏与张拭纳入儒家道统体系,凸显了胡宏与张拭在理学中的地位;二是魏了翁为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翁万达的《养吾说》和《主静说》为主要依据,将他的学术思想放在明代中后期潮汕地方儒学思想嬗变的历史背景中作了剖析,并与当时知名的学者作了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翁万达的学术思想的实质和倾向,认为他“注重践履又不废学问”是“受白沙学派的影响特别深”。  相似文献   

11.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发生着变化.其早年着重于对《庄子》批判性社会哲学的吸纳,晚年则偏好于《庄子》的精神超越哲学.在文学上,王世贞早期多有基于现实的批判性创作,晚年则着意突显对性灵文学的趣好.而其生命中的两座重要园林:离簧园和奔山园,见证了这种转变,承负了王世贞的精神寄托,并涵育了王世贞晚年的平和之美和性灵之美.庄子、园林、王世贞的文学创作这三个异质体,伴随王世贞的生命转变做出呼应,共同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王世贞.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代语境,诗人多多以自我生命体验为核心,其当代诗歌有着独有的当代特质。更重要的是,多多的诗学观念,昭示着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精神向度。在多多的诗歌观念之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语言竞技特质。这种语言竞技特质是以建立自己、重塑自己的自我主奏为其诗学原初的境域,进而在创作、语言、意象三个维度上展开了诗歌的三重语言协奏,形成了紧张诗歌这样的专属诗歌品类。更为重要的是,在与世界的对抗和对话中,多多的语言三重协奏诗学不但维护了自我之志,掌控了世界,而且他的协奏诗学逼视出当代诗歌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五四”以来受外国文学思潮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其小说中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富于幻想的语言,将精神分析学说发挥极致,构筑了一个与同时代作品互补的异彩纷呈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情系荒原,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精神王国,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浪游之地,心灵托付之所和欲望宣泄之乡。他的创作动因在于既关注对南方人们精神荒原的描绘,也着眼于挖掘这个荒原世界对自己、对人生的美学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齐己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遍地刀兵、生灵涂炭、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自幼为僧,安禅静习,四处游方;60岁时任荆州僧正,掌管荆南僧务。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既面对现实,描述唐末五代战乱,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并揭示其苦难的根源,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的见解;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齐己勤于写诗,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第一诗僧。  相似文献   

17.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把艺术真实当作自己整个文学活动的座右铭,并常以"真实性"原则作为衡量别的作家作品优劣的重要的美学标准。他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观都表明:他忠于生活,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特别善于开展"心灵辩证法",注重感情真挚,从而达到并获得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人生和创作大起大落,誉毁兴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从创作观念上的政治功利性的形成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相对于“五四”时期恶化的创作环境对作家心灵自由的摧残.忠实于生活的精神品格带给赵树理的成就与磨难等方面来解读赵树理,那么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就会更为明晰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