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2.
宋亚南 《青年记者》2017,(2):104-105
改革开放之后,电视广告在我国逐渐兴起.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迅猛发展,到2000年时,中国电视广告经营额达到168亿元人民币.2000年至2012年,中国电视广告营业额持续增长,年增长率最低为6.9%.2012年末,中国电视广告营业额达到了1132亿元.2013年,中国电视广告营业额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的电视广告营业额为1101.1亿元.2014年中国电视广告营业额回升至1278.5亿元,①2015年又下跌至1219.7亿元.②在中国电视广告市场发生震荡时,网络广告经营额却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096.7亿元,而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之和为1743.5亿元.  相似文献   

3.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始的20年间,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一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熟壮大,发行量稳步攀升,创造出了"春天的童话".  相似文献   

5.
益智类电视节目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媒体兴起,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国电视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引进此类节目。经历了短暂的轰动效应后,电视媒体又把真人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新面孔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往,这类节目是以娱乐、竞赛、博彩为主要形式;现在,则是通过变化莫测的益智题目、幽默的对话、真实的现场表演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本文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变革谈起,并对其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报纸版面设计的四个失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经过了三次版面设计的改革,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字由直排变横排,带给受众从未有过的视角感受。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先进的印务机的大量引进,报纸彩版日渐增多.彩色照片的大量运用,读图时代来临。  相似文献   

7.
方兴未艾的多媒体数字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报业在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步伐加快加大,传统报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已经并不断与各类新传播介质、新传播终端实现对接、融合,并产生出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是传与受众之间的一种信息流动过程。通常,存在着单向流动与双向流动之别。长期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处于一种由“传播一→受众”的单向信息流动的局面。不过,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的崛起,“传←→受众”的双向互动关系被逐渐地重构起来。双向互动的主体关系,很好地顺应了我国当前的传播时势。  相似文献   

9.
王玥  柴艳霞 《视听》2024,(4):125-128
中国读书节目的雏形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可抗力使其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90年代中期,读书节目才重新出现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开创期和探索期,现已步入新的时期。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掣肘、媒介差异造成的传播困境、受众主体兴起与传统批判思维的矛盾,使读书节目在发展中困难重重,但危机孕育生机。我国的读书节目可以借鉴国外优秀读书节目,警惕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陷阱,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国民阅读习惯、传递知识、启迪思维和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广州日报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报业集团试点单位,中国报业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从此,集团化成为中国传媒界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1978-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中,深度报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发展于90年代;以国内经济报道为主要内容;以解释性与述评性深度报道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中国地方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众多的地方电视台由于定位发展思路不清晰,不懂得媒体发展规律,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有人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副刊的变迁亦体现了这一轨迹:90年代初期报纸副刊主要追求娱乐性、90年代中期主要追求新闻性、90年代末期则主要追求实用性、服务性。这种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本文对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的社会心理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务输出浪潮的产物.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使得他们无法享有与市民同等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泉州电视台对农民工新闻题材的介入从20世纪8o年代末90年代初的负面报道、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的经济关注发展到当下政治和文化的转向.从而揭示了城市电视台在与城市互动中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5.
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我国都市类报纸发展迅猛。在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拓宽广大群众眼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服务百姓生活、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国际新闻报的受众关注度越来越高,都市报对自身的国际新闻报道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一些都市报而言,国际新闻版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在19世纪后半叶发源于美国,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却要推迟到20世纪后半叶.而国际书业的连锁经营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才开始慢慢引入连锁经营.国内书业连锁经营和商业连锁经营真正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非线性编辑技术,这在电视编辑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技术。在本文中,笔者对电视广告节目在编辑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电视广告的受众、电视广告的商业特性以及宣传特性等都对电视广告编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电视广告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广告的效果。笔者从电视广告节目的特殊性入手,对电视广告编辑的"人性化"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社会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受众特征等方面不同,各自在电视广告的诉求内容、创意路径、整体风格和投放策略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中西方电视广告传播差异1、广告诉求内容上的差异中国的电视广告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围绕产品而展开,以产品功能特点为诉求,突显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利益;西方的电视广告多是围绕品牌而展开,诉求品牌为主。其广告常常运用感性诉求的手法,通过营造一种氛围带出品牌,突显品牌所附加的心理共鸣点,激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既是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广告的最后归宿。这种差异与中西方…  相似文献   

19.
沈欢 《声屏世界》2016,(9):66-68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电视广告仍以其特有的功能及较高的公信力,在受众心中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电视广告非常重视电视语言、情感诉求、创意点、拍摄方式等表现要素,这些要素既要切合产品主题,将产品所需传达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又要相互融合,表现出一个完整的电视广告,而中外电视广告在展现各个表现要素中有着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受众:是受者也是传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传媒观察》2003,(3):47-48
网络媒体20世纪90年代中期冲入传媒圈,时至今日,对于网络媒体的特点,人们已经基本达到共识,诸如时效性、信息容量大、多媒体、交互性等。其中,“交互性”作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被认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受众可以自由地、主动地获取信息,摆脱了在传播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二是传播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局面,原来意义上的受众现在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平等,使双向传播成为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