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68-69
2014年9月25日上午9点,“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展开幕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化厅长刘宽忍等领导、佳能(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佳能(中国)高级副总裁柴丸茂及影像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影像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的时代进入影像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在影像文化时代,新世纪文学催生出与影视剧相伴共生的新兴的文学形态——影视小说,文学文本的大众化需求成为作家文学书写考虑的首要问题。影视小说已经对当代作家的小说书写、小说生成方式及小说传播形态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影视小说的批评同样需要更新观念,整体性、共读性和互文性等观念对于影视小说的批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影像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影像媒介催生出与影视剧相伴共生的新兴的文学形态——影视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学文本的大众化需求成为作家文学书写考虑的首要问题,换句话说,文学书写与影视剧的联姻已经形成了当前大众文化生产的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河"作为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符号,在参与影像叙事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东流去》以河流符号与地理空间进行历史事件的灾难叙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家国集体记忆的升华。《黄土地》中"黄河"成为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符号。《黄河绝恋》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故事,建构了历史语境中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空间。《百鸟朝凤》将故事设置在黄河岸边传统农耕文明的地理范畴,凸显了故事中的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是《黄河喜事》的最大特点,影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文化记忆和价值理念的总结与提炼。这五部影视剧在叙事话语层面实现了民族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的融合;在叙事主题层面实现黄河故事与家国书写的融合;在叙事结构层面实现了叙事话语与时代需求的融合,完成了民族文化符号视野下黄河记忆与影像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国的心脏,拥有无数珍宝和古迹的东方古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纪录影像,忠实地呈现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5000年历史文化载体的形象。在所有的纪录影像中,北京形象的凸显与中国纪录片的进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纪录片逐步摆脱曾经单一的政治属性,终  相似文献   

6.
肖雅 《世界文化》2011,(10):24-27
印度人柏电影,有一种完全区别于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特质,那就是崇尚电影形式美感与影片内容的同等重要。美,自古以来在印度人心中,就是幸福、吉祥、魅力和优美的意思。凡是能唤起人内心美妙情感的事物,都可以判断为美;凡是能契合人心理结构,人人都能感受到审美快感的事物也都是美。而每当我们欣赏一部印度电影,看到的不单单只是影像和人物,那些附着于影像和人物之上的形式感,往往更加令人目眩神迷,如民族服饰、节日祭祀和华丽缤纷的特色婚俗。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9):86-96
中国当代摄影展《灰度》于珀斯"中国文化年"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首个展览《灰度--李刚摄影展》为当地观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灰度》集合李刚经由手工制作的照相机拍摄的最新摄影作品,通过光影交错的影像传递一种迷离神秘的艺术气质。展览开幕当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柯亚沙  相似文献   

8.
郝秉键 《寻根》2022,(1):32-40
作为制造影像的方式,摄影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即时性革新了记录历史的方式.晚清时期摄影术传入中国,将中国影像由手绘影像引向机械造像,从而开启了影像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和2013年的两年间,我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两种类型的汉语课程,一类是为本科生提供的选修课,计入学分;另一个类是继续教育课程,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孔院也开设文化课程,包括"中国书法与绘画""东西方影像与文化"等。每年安第斯孔院都会举办"中国文化周",包括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0.
<正>亚洲《云南丛书》《云南丛书续编》落户老挝国家图书馆8月8日,“中国影像节‘一带一路’主题展映活动”暨《云南丛书》《云南丛书续编》捐赠仪式在老挝国家图书馆举办,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文学出版司司长展萍、电影司司长坎泡、计划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玛尼潘、人事司副司长贤帕占、国家图书馆馆长山蓝、国家博物馆馆长婉萍等9位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司局级领导和老挝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医平共同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爱沙尼亚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和爱沙尼亚塔林美术馆承办的名为《边缘国家》的爱沙尼亚当代艺术展于仲春时节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文化交流项目,《边缘国家》展览反映爱沙尼亚当代艺术的现状及其文化脉络。参展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架上绘画、装置、DV影像……从中可感到爱沙尼亚艺术家对其国家、民族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影像作品走进拍卖场 自2006年国内拍场首现影像作品前,影像作品的成交价从未超过百万元大关。而去年11月13日,华辰影像秋拍中周璇一套“影像中人生”老照片的拍卖底价却为150万元人民币。据悉,这组由1957张照片组成的拍品,系周璇的私人珍存。不仅囊括其一生重要的原版肖像照片,还有两本疑为孤本的电影公司为周璇制作的电影剧照纪念册,涵盖周璇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歌唱以至其演艺生涯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中对于诸法有"十喻"之说,用十种意象来比喻一切法,十喻的本质可以简约为一个比喻,就是影像喻。影像喻的涵义丰富,既是对于所有现象界的形象的比拟,又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现量观照世界的方法,体现了佛教最高的"中道"的哲理境界。佛教中影像喻的探究,对于理解现代人的影像执著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影像2011     
于涛 《世界文化》2012,(1):29-30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新影像系列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举行,该展览试图展现当代摄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国际性。这次参展的六位摄影师不同的摄影技巧和背景体现了当今摄影艺术的多样性。莫伊拉·戴维将邮票、邮戳和邮寄地址经过光学作用融入每张照片,乔治·乔治奥记录了现代土耳其在西化大潮和流行文化中对民族传统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迪安娜·劳森注重表现各阶层非洲裔美国人的肢体动作和不同经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收藏界2007年最热话题之一是影像艺术作品的收藏。被冷落多年的影像作品突然火了起来,众多玩家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欣喜地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在投资收藏中国水墨画和油画两个高潮之后,影像艺术有可能成为收藏市场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68-169
《上海故事》电视专题(专题服务类)栏目,1月1日起每天16:08在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时长25分钟。栏目致力于上海历史影像资料的开发和运用,通过历史影像资料和民间亲历者或见证人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来制作一系列有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的电视节目,旨在为上海留下一部比较完整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17.
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刚调到宣传部,就认识了包川姐姐。当时她已经发表了多篇小说,出版了专集,可算是声名在外了。后来因工作关系,在一些文化研讨会、作品改稿会上,我们很多观点彼此一致,也就熟悉了。包川姐姐生活的七十年,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七十年,风云激荡,人世如白驹过隙,其经历就是一部当代史的缩影。早就听说包川姐姐有打算要把这部微缩的"当代史"诉诸笔端,一直翘首企盼。今天,这本《影像故  相似文献   

18.
名为《HAPPY@60摄影展》是瑞士驻华大使馆、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与北京798大河画廊共同举办的别具意义的展览。在中国与瑞士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摄影师朱英豪与瑞士摄影师佩特瑞·德·皮特分赴对方国家,以"幸福60"为主题,分别拍摄一组60岁中瑞老人的生活影像。在瑞士因特拉肯伯尔尼地区和中国北京,两位摄影师通过各种形式寻访到数位60岁的老人;接受拍摄的老人通过镜头,展示生活中的爱好、宠物及家庭生活,表达各自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中文教师。物流经理。  相似文献   

19.
外媒导读     
《世界文化》2014,(1):56-56,F0003
<正>"晚清碎影:汤姆森眼中的香港与华南(1868-1872)"展览在香港举办1862年,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1921)首次游历亚洲,并开办了一家专业照相馆。汤姆森深深地被当地文化所感染,并在1868至1872年间游历了广东、福建、北京以及华东和华北地区,然后南下长江流域,行程近8000公里。香港海事博物馆此次展出的作品除了他此行所拍摄的影像,还有许多早期在香港拍摄,之前从未展览过的作品。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2月。(编译自"香港海事博物馆"网站)  相似文献   

20.
当下电影不断追求影像奇观,黑白电影却以黑白色调表达出对于视觉的怀旧经验。《影》和《村戏》都采用黑白色调但表意效果却有差别,前者的水墨意境与暴力荼毒造成失序,后者的纪实风格与历史悖谬产生张力。黑白电影透露出反彩色的叙事意图,表现出反潮流的文化倾向。近年中国黑白电影的市场影响力有限,艺术表现力尚可。黑白电影的色彩试验只有契合影片的故事、情绪和思想,才能产生有效的修辞效果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