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荣世敏 《世界文化》2009,(12):33-34
记得刚刚到英国也就半年的时间,我的胃口中还保持着对祖国美食的记忆,天天自己做中餐,和女儿一同享受“中国式的小家”的感觉。一天,我从超市买回了两条鱼,回到租住的“家”之后,一通忙活,女儿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煎鱼,炖鱼,煮饭。诱人的饭香在我们几家房客共用的饭厅里飘浮,  相似文献   

2.
记忆中的鱼     
王超英 《大理文化》2013,(10):51-52
我出生在上关镇河尾村,当时称河尾大队。河尾这个村名因这里是弥苴河的入海口而得名。那时洱海出水口的高程要比现在高得多,雨季的洱海水域延伸至现在的洱源县邓川镇,因此水域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了各种水生动植物的乐园,也让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一样的乐趣。家乡历史上有"鱼土锅"的称呼,鱼很喜欢洄游到这里觅食、产卵、栖息。从小泡在水边的我们,能一眼认出那些从脚边一溜而过的鱼儿的名称。从洱海里捕捞上来的鱼就有大眼鱼(俗称老头  相似文献   

3.
我必须像鱼吞食洱海那样 我必须静下心来 谛听 像谛听天籁之音 细细辨认那些波浪边的村舍 像鱼鹰扎入暗黑深处  相似文献   

4.
李武华 《大理文化》2011,(10):113-114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弥渡花灯、山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弥渡文化呈现群众基础广泛、民歌品牌响亮、历史文化深厚、花灯文化资源丰富四个特点。弥渡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民歌《小河淌水》、  相似文献   

5.
目前,传承下来的节日风俗中,观察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的需要,尽管千变万化,逢急遇难,总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的。每个节日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Whenever I passed by the Forbidden City, would be impressed by its dazzling and spectacular large roofs covered by glazed tiles. In past months when I shot photos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of Beijing, I discovered interest in colored glaze, a time-honored skill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相似文献   

7.
先秦至唐宋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狐是原始图腾的形象,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征兆,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至尊至善的灵兽瑞兽,在正统典籍文献中多得赞颂.作为淄博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瑞狐文化成为地方政府宣传和关注的重心,形成一套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Embroidery is an art re-created on the basis of painting. With the import of Western culture and painting since the 1930s, Chinese people have gradually changed their aesthetic tendencies and as a result the art of embroidery has been remarkably transformed. Chinese embroiders have drawn upon from Western aesthetic concepts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developed a new type of stitching approach which is called "random stitching".  相似文献   

9.
阿萍 《世界文化》2009,(12):40-41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驱车于斯洛伐克东南部的小路上,去探访一个名叫Rejdova的小村庄。蓝天下,小木屋就像童话故事中描述的一样,静静地与世无争,公鸡和狗儿们在花园里围着老人们转悠……一切都仿佛停止在过去的某一刻。这个隐藏在斯洛伐克东南部深山里的村庄,远离尘嚣,仿佛世外桃源。斯洛伐克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自古以来就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The third of the third lunar month is a fresh and bright day; many beautiful ladies walk along rivers of Chang’an for spring excursions." This is a verse line from the poem "The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学、道教等对中国佛教人文关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立场:人文关怀的融摄贯通。  相似文献   

12.
张了 《大理文化》2011,(1):83-88
鹤庆,唐·樊绰《蛮书》记作"俄坤",称谓与现代白语同,系汉字记白语,是"鹤箐"及"白鹤双双"的意思。其他古书或记作"蒙统罗"、"漾共川"、"漾弓鹤川"、"野共州"、"谋统部"等。鹤庆文化发达,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和集中。  相似文献   

13.
14.
<正>It defines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a historic capital built over 850 years ago. It highlights the best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traditions. It reflect...  相似文献   

15.
肖伊绯 《寻根》2014,(2):139-142
胡适《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代的著名自传之一,一直是后人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胡适幼年时期在家乡所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浸透着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点点滴滴。这里边不但有私塾印象、学堂感受,还有更多描写家庭教育的片段,慈母严父的种种教育细节,等等。而所有这些时代记忆,对于时隔百年之后的现代读者而言,不但具有新奇的历史现场感,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之启示。  相似文献   

16.
青柯村位于浙江临安锦城街道,地处锦城西北面,距离锦城10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群峰绵绵,满山遍野翠竹摇曳。在水靠水,在山靠山,大自然赐予青柯丰富的竹资源。勤劳聪明的青柯人挖掘传统竹制品,用竹子制作鸟笼,在致富之路走出了一条产业之路。鸟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各种流派,以天津为代表的称“北笼”,广州为代表的称“广笼”。而苏、杭一带则被称作“南笼”。“南笼”为我国传统三大鸟笼之一,青柯村是“虎字牌”南笼的传承基地和代表。“南笼”有100余道工序以及独特的工艺,古朴的造型,是鸟笼中的翘楚。1990年以来,青柯鸟笼走精品化之路,“临青牌”鸟笼成为鸟笼制造领域南派的第二大品牌。  相似文献   

17.
Dong people,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dwelling in southeast China, are talented for singing and dancing.The area they dwell in is thus hailed as the "sea of songs" and "natural museum on ethnic culture". Dong people often sing songs in drum towers in their villages as a way of recreation. The songs they sing, called "Grand Songs of Dong People" are multi-part folk songs without accompaniment.  相似文献   

18.
中东欧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传统友谊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特殊的内涵。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相距遥远,历史文化传统各异,但彼此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彼此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和广阔的前景。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与中东欧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将自身的丰富经验凝聚而成的文明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  相似文献   

20.
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还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历史上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叫做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注意研究,对它的正面和负面都应该研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它的正面。与专制主义结合,作为君主的治国工具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现代法治有性质不同,是它的负面。这正负两面都应该研究。如果因为“文革”中发生过“批儒评法”,而放弃研究法家的法治,把这份文化资源弃置不用,是很可惜的。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作出几点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