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4,(9):14-16
发改委、文化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据此方案,我国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2014年共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2.07亿元。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颁布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名单。  相似文献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8):88-97
文化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日前,文化部制定出台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称《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5日至15日,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履约:建立亚太中心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批准中、日、韩在本国建立亚太地区非遗中心的建议。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北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建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  相似文献   

9.
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离不开坚实的法律基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立法项目的稳步推进……近年来,文化部参与的文化立法进程加快,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亦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3,(10):90-97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南宁举办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的官员与专家围绕“对话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本届论坛旨在共享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突出成果和先进经验,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对话,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深入了解和交流。据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介绍,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截止2010年6月底,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4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6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产生31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都是一件新生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及其申报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内在运行机理,深入剖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与实务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最好平台,是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讲坛.它对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提升成都市软实力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平等观的实践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拟合,有利于深化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保护利用形式。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权属特征和他国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为遗产地群众所有,以他们为核心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主体,他们也应该成为收益的主要享受者。其他利益主体则分别享有不同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