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解题方法.一、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全面透彻地理解物理公式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根本.只有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才能灵活地运用物理公式,才能在答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物理公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理解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2)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3)同一性:理解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或同一工作状态而言的;(4)统一性:运用公式  相似文献   

2.
对物理现象进行过程分析后,就按过程分步列方程求解,一般都能圆满解决.但有些物理过程,在其发生和发展阶段中存在一些特点,若按过程逐步求解会显得繁锁,甚至无法解答.如果我们能挖掘物理过程中合适的思维方式,再运用相关知识建立方程进行解答,往往会使解题简捷易行.1可逆思维物理解题时,  相似文献   

3.
1.物理题中的方程分类 (1)物理概念方程 解物理题离不歼用于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方程,这类方程主要是对物理现象的状态和过程的描述,通常是从教材上所学习的各种公式和定律,我们称之为物理概念方程.如:  相似文献   

4.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所以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的三个分目标之一,并在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分别明确提出了关于过程与方法的6条和5条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做物理习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物理问题的求解,很重要的环节即是对题目中包括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做深刻的透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正确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的未知过程量,达到对问题的求解目的.下面举力学的综合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问题数学解已是师生共识。在解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先分析物理过程,再根据有关守恒定律、定律、定理和公式列出数学方程,甲乙丙只要方程数学上有解便行.笔者认为,数学是中学物理解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但物理中的数学处于从属地位,它的应用受到物理实质的制约。建立的方程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数学解是也;方程不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的数学解非也.1.数学上有解,物理上未必有解例1.光滑水面上一个质量为0.2千克的小球以5米/秒的速度向前运动,途中与另一个质量为0.3千克静止的球发生正碰,碰后第二个小球的速度为4…  相似文献   

7.
解题拾零     
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而不能死记硬背地学习物理知识.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训练,加强对物理过程情景的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及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列举学生解题时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分析不清、错用公式的几个真实写照,供读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肯定要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列出具体的式子。在列式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问题,也就是对谁列方程,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此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系统,系统中有几个物体。当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时,研究对象的正确选取,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关系到解题的成败,若选错了研究对象,有时会出现根本无法求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朱琴  赵诗华 《物理教师》2011,(10):68-69
有些物理问题,在分析物理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状态,即两物体共速的状态.这往往是连接前后两个分过程的临界状态,需要分析物体或系统在此共速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相应的加速度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生做物理题,缺少必要的分析步骤,比如不画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分析图;不认真用符号表示物理量来列方程,而是急于求成,乱套公式,想一步到位地代人数据、列“大式子”求解,常是欲速则不达。对复杂的物理问题不能进行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仅是根据记忆一些典型题的解题套路,这样解题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相似文献   

11.
王胜英 《物理教师》2009,30(1):54-56
从高考试卷来看,选择题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比较大的,它包含的物理信息多,牵涉的知识面宽,设置的干扰因素多,这是选择题解答困难,易发生错选或漏选的一个原因.要提高高考的物理成绩,必须过好选择题这一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多重选择题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选择题的能力.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部分给出题设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和设置选项需要限定的条件,选项部分提供的几个答案,不止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文从题例出发,谈谈物理选择题的若干个不选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邱新生 《物理教师》2001,22(10):13-14
物理公式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搞好物理公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以及应用物理规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物理公式教学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1.必要的文字说明(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4)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2.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1)要列方程,不能写公式;(2)要列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3)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4)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对某个物理量和其他多个因素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一般要先假定其他几个因素恒定不变,将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因素上来,对每一个物理量的研究都依次使用该种方法,最后得出相应的物理规律.实施控制变量法的关键条件是对一个物理问题有多种猜想,找出相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实验论证.一、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5.
谈物理习题数学结果的验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答物理习题,就是运用物理公式、原理和规律,列出数学方程,求解数学方程的过程,就数学结果而言是正确的解,但不一定都是该物理习题的结果.因此.必须对物理习题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讨论,从而得出符合物理意义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薛义荣 《物理教师》2007,28(2):4-5,7
由于图像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等特点,因此在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对于图像类问题,可分别从点、线、面、形、体等多个角度进行突破.物理图像中的“点”,是认识图像的基础,它代表着某一个物理状态,也包含着该物理状态对应的特征,本文就从几个特殊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利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相关计算题是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题时乱套公式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学生对公式的由来、意义、适用条件等不理解,死记硬背,运用的灵活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电功率的计算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从近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命题趋势是:降低计算难度,提高对学生分析运用能力的要求;试题的背景多与现实生活有关,从而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解题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清楚在不同的状态下电路结构;由相关的公式列方程,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对图象题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与之对应的图象并描绘出来;2通过对已知图象的分析寻找其内部蕴含的物理规律;3图象的转换——用不同的图象描述同一物理规律或结论;4综合应用物理图象分析解决问题.一、规律和方法1.公式与图象的转化要作出一个确定的物理图象,需要得到相关的函数式.在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转化为一个图象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